书接上回,前面提到了李云龙几次抗命,受到的惩罚却不同。有时候李云龙觉得自己立了大功,应该被褒奖,结果却被撤了职。有时候李云龙又觉得自己这次真闯了大祸,搞不好就要被枪毙,结果却安然无恙。

归根结底,还是我军战术比较灵活的,并没有那么教条主义和僵化死板,只要不触碰红线,还是能充分发挥各级战斗单位的主观能动性。

当然,八路军也是一支纪律相当严明的队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李云龙虽然成功完成了阻击和撤退任务,但终归是没有按上级要求突围,增大了战士们的伤亡,结果便是被撤了职。

那么,接下来,彭老总又做了哪些安排呢?

杨角风谈《亮剑》系列文章第3期: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亮剑: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一、

关于李云龙战场抗命这种事,这里再多说几句,算是对上一期内容的一些补充。

众所周知,李云龙这个剧情人物,并非完全杜撰的,也存在好几个原型,其中就包括了王近山、许世友和钟伟。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几位将军都曾经有过战场“抗命”的情况,比如王近山,外号“王疯子”。建国后,有一次北京军区副司令空缺,毛主席还提议,问那个不听指挥的“王疯子”在哪,可以派上用场了。

还有许世友,就不服粟裕,孟良崮战役前,他就不服从指挥向粟裕发难,粟裕只能向陈毅求助,让陈总发飙骂了许世友一顿,才罢休。跟许世友一起不服粟裕的还有宋时轮,济南战役前也是拍桌子不听指挥,后来告到了军委,毛主席都发飙了,这才服软。

还有钟伟,1947年,在林总手下的他原本奉命去追击敌军一个团,但是在行军途中发现了更大的战果,走不动了。林总接连发了三封电报催他,他都拒不执行,还回信解释原因,最终林总无奈采纳了他的建议。

事后林总还通令全军,认可了他的“抗命”行为,还对他的二纵五师通令嘉奖。

其实前面一期我也分析过了,彭老总将李云龙撤职的原因,战场抗命只是一个明面上的罪名。真正原因还是心疼新一团的将士,他们的伤亡可不是一个坂田能换来的。这也是当初我军选择敌后游击,而不是正面抗日的原因所在。

亮剑: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二、

讲到这里的时候还得再多说几句啊,不得不感慨,毛主席的眼光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西安事变后,国共坐下来一起商议,作为兄弟,咱们就别祸起萧墙,让小鬼子捡便宜了。于是,我军被收编成了八路军,但是后面的仗该怎么打,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很多将领建议跟小鬼子正面干,但有两个人不赞同,朱老总建议打运动战,毛主席则建议打游击战。

而所谓的游击战,就是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辟第二战场,侵扰敌占区,给前线舒缓压力!

当时很多人不同意这个看法,毛主席就一个个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最终达成了共识。随后,就把想法告诉了老蒋,说我们不正面打,我们去敌后打,驻扎到沦陷区的农村,不断骚扰敌军。

当时老蒋都感动的要哭了,沦陷区啊,小鬼子的占领区,这条件不是一般的苦,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全军覆没的境地。于是,又给弹药,又给物资的,同意了八路军深入敌后,敌后抗战。后来的平型关大捷,也让老蒋看到了八路军的实力,还给了嘉奖:

“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

但是,毛主席觉得这样打下去不行,虽然歼敌一千,但自身的伤亡也很大,这样拼下去,没多久军队就拼光了。所以,继续发扬游击战精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说白了,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亮剑: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三、

《亮剑》中,为什么小鬼子后来要大扫荡,把我军打得很惨,连李云龙的独立团都伤亡过半?

后来他们自己都说了,还不是因为百团大战把小鬼子打急了,这才发现八路军竟然如此强大了,于是投入了大量兵力去围剿。与此同时也让老蒋大为吃惊,甚至我都怀疑,皖南事变也跟百团大战有关,毕竟从时间上看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言归正传,《亮剑》中的第一战是苍云岭突围战,看题目就知道了,我军的目的是突围,而不是歼敌。

突围的目的不是尽可能多的消灭鬼子,而是尽可能减少自身的伤亡,所以,李云龙犯的错就是没有领会师部的意思,虽然消灭了坂田,但也增大了我军的伤亡。

刚才也讲了,我军虽然纪律严明,但也没有那么僵化教条,李云龙的这次抗命,并没有触碰红线,罪不至死。再加上左参谋长一直在替李云龙说好话,说他虽然抗命了,但也击溃了坂田联队。而且,自从他去了新一团,才一年时间,就把军队带成了绝对主力,是块打仗的料。

所以,彭总决定对他小施惩罚,让他去后方的被服厂当了厂长!毕竟,他也得做给其他人看,让其他人明白,即便立功也不代表拥有特权,该撤职一样得撤职。

随后便是题目中提到的铁三角集体出场了,先是丁伟,跟一个警卫员骑马逃避伪军的追击。俩人很勇猛,逃了一会儿后,竟然停下来正面对战十几个伪军骑兵,毫不畏惧!

难道他们不怕?

亮剑: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四、

还真不怕!

这倒不是说《亮剑》是一部抗日神剧,八路军战士都英勇无敌,日伪军一触即散。事实上,伪军跟鬼子的战斗力有着天壤之别,本身就是贪生怕死的一类人,才会当伪军。若是战斗力爆表,八路军怕不怕先放一边,小鬼子估计先睡不着觉了。

但伪军可恨的地方不在于打仗的时候,冲在鬼子前面当炮灰,而是在沦陷区耀武扬威,欺负普通老百姓!

所以,丁伟碰到这小股伪军骑兵,第一反应不是怕,而是要发财了,还嘱咐警卫员不要伤到即将成为自己的马!

提到马,又要多说几句,其实《亮剑》拍摄的时候挺苦的,只有两匹马是真马,常驻拍摄地。大规模骑兵战的时候,又东拼西凑搞来几匹真马,其余的马据说都是假马。

回到剧情,伪军嘛,贪生怕死,又贪恋升官发财,所以当遇到两个落单的八路军,其中一个还带着公文包,看起来像一个大官,那肯定穷追不舍,想抓活的了。可没想到就在丁伟要跟他们决一死战的时候,突然远处放了一枪,一个伪军应声倒地,他们怀疑是中了埋伏,急忙逃了。

放枪的也是八路军,是个传令兵,传令丁伟停止去延安学习的命令,即刻回师部报到,随后便被彭老总派去了新一团,顶替李云龙当上了新的团长。

而李云龙被撤职去被服厂没多久,孔捷的独立团也出事了,半夜被小鬼子摸了营,一个营伤亡二百人,却只打掉了鬼子一个头盔,被彭总痛骂这不是独立团,是发面团。

亮剑: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五、

这部剧拍的也挺细节的,后来鬼子那边检阅山本特工队,其中一个兵就包着头,没有戴头盔。由此可知那个被打掉头盔的鬼子,就是他无疑了。

于是彭老总思前想后,决定再启用李云龙,让他顶替孔捷,任独立团团长!

但是在被服厂的李云龙,接到消息后,直接脖子一拧,不去,就不去。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不就是没按命令从某个方向突围嘛,反正都是突围,怎么突不行,为什么要撤掉我主力团的团长位置,这个事说不清楚,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去!

结果,话音刚落,他被服厂的大门就被踹开了,旅长直接就进来,骂上了。

这里又有一个细节,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那就是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碰到彭老总都敢顶上几句嘴,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的主,一遇到旅长就没脾气了,为啥?

有人说,还不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旅长是他的顶头上司,当然得怕!

其实从李云龙个人逻辑来分析这事,就不一样了,他说丁伟,老子背快慢机的时候,你丁伟背的是汉阳造。孔捷更不行了,他背的是老套筒。其实他们三个当兵的顺序是李云龙,孔捷,最后是丁伟。

李云龙跟孔捷是一个班的,他当副班长的时候孔捷入伍,后来在残酷的战斗中整个班都牺牲了,就剩下了他俩。所以,这个铁三角中,李云龙跟孔捷的关系更近,跟丁伟还差了一点。

亮剑: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六、

但是旅长就厉害了,他老李背快慢机的时候,人家背的是老蒋!

哈哈,当年国民革命军东征的时候,先头部队被击溃,就是陈赓背着老蒋逃命,是他的救命恩人。包括后来过草地的时候,周恩来生病,骑不了马,也走不了路,陈赓担任担架队队长,几个人轮流把周恩来抬出了草地。

再加上陈赓是文化人,黄埔军校出身,正儿八经的正规将领,是李云龙这种泥腿子不能比的,打心里就服旅长。

又要提到李云龙的原型之一许世友了,长征时期他都当上红四方面军军长了,后来抗日,红军改成八路军,他被派去386旅当副旅长。他听完任命就炸毛了,很是不服气,可听说旅长是陈赓后,立马没了脾气,老老实实去赴任。

当然,即便成了陈赓的手下,他也没少跟上级对着干,这倒跟李云龙经常跟旅长拌嘴差不多,但心里还是绝对服旅长的。不然也不会经常说,要是完成不了任务,就把他老李的脑袋扭下来当尿壶。

所以,等到旅长发脾气,怒斥李云龙的时候,李云龙急忙解释。自己发牢骚的原因不是抗命,也不是为了平反昭雪,是自己对老部队有感情,想重新回到新一团,不想去独立团:

“在哪跌倒的在哪爬起来,不是嘛?”

其实,旅长也是在帮李云龙,若是他埋怨的话真传出去,惹恼了彭老总,他还真吃不了兜着走。

亮剑: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七、

这就回到咱们的题目了,李云龙想回新一团,丁伟又是八路军培养的骨干,为什么孔捷的独立团打了败仗,不让丁伟去,却让李云龙去呢?

其实这个安排有好几个意思在里面:

首先,李云龙被撤掉新一团的团长,只是暂时的惩罚,早晚还会启用他的。这一点,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包括接替他的丁伟也这么劝过他:

“你放心吧,总部首长不会忘了你,不定哪天就官复原职了。”

毕竟八路军确实缺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不然的话,也不会紧急把原本去延安学习的丁伟给调回来了,这也说明,现有的将领确实稀缺。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老李其实耽误了丁伟的前程,这要是让他去延安这么一进修,那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后来丁伟也跟李云龙抱怨过:

“你当我愿意去(新一团)啊,老子在三兵团招兵买马,部队已经三千多人马了,你给个师长都不换啊!”

而能去延安进修的将领,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至少战绩是得到总部认可的。李云龙接手新一团不到一年,就让该团成了386旅的主力团,各种武器也都有,兵强马壮。但这也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团的人跟李云龙一样,属于骄兵悍将,一般的团长根本压不住。

而且,即便是从李云龙的角度考虑,若是派程瞎子或孔二愣子前来接管新一团,他也不会这么放心交出去。至少在李云龙看来,丁伟是比自己要强的,交他手里理所当然。

亮剑: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八、

多年以后,段鹏打了丁伟,在得知对方是军长时,依然不服气,可听说这个军长是丁伟后,立马就慌了。

那为什么独立团打了败仗,不让丁伟去顶替孔捷,却让李云龙去呢?

这就要提到丁伟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战略眼光要比李云龙高,他对战争的理解也比另外两人要强。

李云龙打仗虽然不按常理出牌,且常打胜仗,但我们看完全剧就会发现,他虽然鬼点子多,但真打仗起来属于不要命的那种。进攻平安县城,别人家都有佯攻和主攻,他一窝蜂不计代价四面八方进攻。

包括后来都升师长了,淮海战役中跟楚云飞打仗的时候,还跟当团长时一样,自己带一支小队伍深入敌后,带头冲锋。要知道这时候的丁伟已经是纵队司令,连他瞧不上的孔二愣子都是军长了,即便是赵刚,人家也已经是正军级的政委了。

而丁伟打仗,包括解放平安县城那次,孔二愣子是所有部队都压上去了,直呼“过瘾”。人家丁伟是命令手下部队炸掉关键节点的桥梁,只要让援军去不了平安县城,目的就达到了。

剧中鬼子大扫荡的时候,丁伟的新一团损失的将士最少,只有三分之一。李云龙的独立团损失了三分之二的连营干部,以及超过一半的士兵。孔捷更惨一点,当然也跟他的新二团刚成立有关,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士兵,干部里除了他只剩下一个副连长。

亮剑: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九、

所以,李云龙适合带那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队伍。他的能力在当时来讲,只能当团长,再大了,以他带兵的方式,队伍更容易引发较大的伤亡。

后来晋西北铁三角的概念,也是丁伟提出来的,他已经脱离了怎么劫富济贫,壮大队伍,而是着眼战略布局了,这一点是李云龙不能比的。

包括其胸怀,李云龙觉得自己的新一团拱手让给丁伟,心里难受,丁伟二话不说,送了一支骑兵营给他。李云龙临走的时候,磨磨蹭蹭,点名要一营的张大彪,丁伟也是二话不说,给!再后来李云龙获得马匹以后,又点名要孙德胜,丁伟也给了。

最后,把李云龙派去独立团,也有孔捷的关系在这里:

剧中也体现了,孔捷虽然打仗不咋地,但跟战士们的关系还是相当好的,他要走,底下的士兵都表态要跟着一起走。而李云龙跟孔捷关系更近,由他去接管独立团,再想方设法让孔捷当副团长,更能安抚独立团将士的心。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李云龙确实能安抚人心,也确实能打胜仗,提振士气。彭老总撤他职,一方面给他个教训,另一方面也给其他人看,但并不是说以后不用他了。

既然要用,就不能让他再回新一团,不然那个队伍就成他个人的财产了早晚霍霍完了。去独立团,更能体现他的价值,完成从弱到强的过程。

至于这个过程,李云龙是如何实现的,因为篇幅关系,咱们下回再讲!

亮剑:彭总为什么要派丁伟去新一团,李云龙则顶替孔捷去独立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亮剑》,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