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还在吐槽短剧的时候,它已经走到国外了。不是说它的剧情有多好,而是很离谱,但是就是看得停不下来。

如果特朗普不爱超模,却爱上了在白宫当保洁又怀孕的我,这个剧情是不是有些雷人?但是

它就是在欧美火爆了,连好莱坞编剧都直呼“自愧不如”。

跨文化的套路“真相定律”

最近,一部名叫《特朗普爱上白宫保洁怀孕的我》的中国短剧火爆欧美。

乍看这个剧名,都感觉不可思议,看的同时一边骂剧情设计,但却让无数北美阿姨们乐此不疲地打开钱包,仅3个月就吸金1.5亿美金!

这样的短剧出口简直在欧美市场掀起了一场“狗血旋风”。

外国网友也都感到很新奇,殊不知,像这样的剧情在中国已经是很老套的了,但是他们没见过这些呀,越看越上瘾。

别看这剧情离离原上谱,霸总、保洁、怀孕,全部狗血设定打包上阵,哪怕特朗普本人看了都得掀桌,但美国观众却真香了!

中老年妇女成了核心付费主力,付款率是国内观众的5倍。

原来人类的感情共鸣是全球通用的。在这些短视频构造的“平行爽文宇宙”里,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灰姑娘的逆袭、霸总的专宠,还不用牺牲自己的晚饭时间。

其实真相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正义战胜邪恶、穷人逆袭富人,而这些故事模型,几乎烙印在人类的基因里。

如果看这些剧情,一口气看10集,一集不超两分钟,这样把人性的快感得到了极致放大。也就是说,爽感叙事确实是硬通货,不分国界、不讲逻辑,直击情绪才是关键。

这种“狗血速食”,本质就是成年人专属童话,还属于全球通杀。

中国短剧的爆火

这几年,好莱坞的影视也没有原来那么受欢迎,可以说现在是他们的寒冬,而中国短剧的火爆,还在某种意义上给好莱坞注入了一针“救命强心剂”。

最近受编剧与演员大罢工影响,大量好莱坞三线演员没戏可拍、房租交不上,短剧成了他们职场的第二春。

据说,短剧剧组直接把演员日薪从200美元拉到1500美元,甚至导演挑演员的标准变成,“这张脸看着会不会像甩支票的霸总?”可以说只要长得好看,有演技,都能在这里分得一杯羹。

更夸张的是,这些短剧项目直接把产业链“移植”到了洛杉矶,好莱坞商业街上一夜多出了二三十家中国剧组,编剧、翻译、后期全线招人,连留学生都靠着拍“狗血剧”还清了学费,甚至还交了洛杉矶房子的首付。

随着这样的短剧火爆,有的网友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但是短剧总能让我当回富豪过把瘾。

还有国外的同胞还提到,身边的外国友人很爱看这样的剧,甚至就连收入不高,但是耐不住想看剧情,就毫不犹豫的付款解锁剩下的剧情。不得不说,这短剧还真是勾人得紧。

这种现象,不管是文化输出,还是科技淘金?都给中国短剧迎来了很好的前景。

爆款背后的隐患?

短剧太火了,不可否认的会有不同的声音。

说起来短剧的拍摄成本低、情绪轰炸直给,但短剧这门生意真能让所有人赚得盆满钵满吗?众所周知,世界上可没有那么美的事儿。

烧钱买流量,稍有不慎就能血本无归,有分析称,目前高达80%的短剧项目仍处于亏损阶段,尤其是海外买量成本极其高昂。赢家通吃、输家赔光,是这门生意的基本逻辑。

再有一个就是套路太满,观众疲劳只是时间问题。主线剧情纠结在“霸总+替嫁+灰姑娘”上,每天几百个同类型项目涌向市场,观众审美疲劳分分钟就会袭来。

更甚者,一些厂商还直接用AI生成剧本,减轻制作难度,却也在扼杀短剧创作的多样性。

各界评论

不可否认的是,海外的短剧的爆火,也引发了网友们的思考,毕竟短剧的剧情有些不符合逻辑。

当海外观众沉浸在“狗血宇宙”24小时无缝衔接的恩怨情仇中,难保不会有人误以为,这就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生活缩影。

比如私生子争家产或者霸总跪地求婚,当娱乐扩大化变成刻板印象的隐患,后果可不止“让人误会”这么简单呀。

再有就是中国短剧全球爆火,有不少人外国网友还暗搓搓“酸”了。

韩国网友受评价:都是假大空,你们的文化输出完全拼不过我们的男团女团。甚至还污蔑中国抢了他们的文化,真的是韩国什么文化都抢。

关于这一点,不乏正义的外国网友帮我们反击回去。

日本网友还吐槽:这东西充其量就是廉价娱乐,不如看我们日本的动漫。

但不得不说,短剧俘获的不止是中老年观众,还有无数爬墙来的80后或年轻人。

TikTok上的北美粉丝甚至开始学蹩脚中文模仿“霸总”经典台词,像“替嫁”、“赘婿”这样国产爽文热词,成了带着东方神秘符号的小众文化。

也就是说,虽然这些网民自嘲对剧情又爱又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文化渗透与标签的形成,未尝不是一种“无形的软实力输出”。

结语

最后,我们不得不聊一聊《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干保洁怀孕的我》这个“爆款”的潜在风险。

它以名人虚构为背景是否构成侵权?如果有谁想着蹭欧美明星的热度,创作“XX爱上洗车工怀孕的我”之类的剧情,那真的可能“赚钱一时爽,赔款两行泪”。

此外,作品质量越低,越容易引发争议。一旦文化输出同时捆绑了粗糙、平庸、低俗的标签,长远看或许会影响到中国影视作品整体的品牌形象。

那么你认为呢?

信息来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