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击落”隐身战机,和击落阵风难度不同,用没用A射B导?

解放军公布的一条信息,公开了一段空军多机型体系对抗演练空中对话实况,展示歼10C在对抗训练中,模拟击落了隐身战斗机。

歼10C“击落”隐身战机用没用A射B导

巴基斯坦空军用歼10CE击落阵风,当时很多人讨论是不是用了A射B导,最后中航工业亲自出来表态,以歼10CE的雷达和导弹,根本不需要用A射B导这种复杂过程。战斗机不行才用A射B导呢。

那么这次对抗演习,歼10C面对的可不是阵风这种短手短脚,眼神不好,如同鼹鼠的对手。而是隐身战机。这意味着雷达性能、探测距离全方面吃亏。这种情况靠自己的雷达是没法独立干掉隐身战机的。那么是不是用了A射B导这种弥补手段呢?

我们重新看一下空中对话,我觉得公布出来的对话已经非常清楚了:仍然没用A射B导,而是用了另一种方式,在空中完成了一种组合。

首先,大家听到的是,“右转前出。”“02,可以攻击。”“收到,发射。”,这句话说明,当时歼10C编队已经知道有方有目标存在,由编队中的2号机前出脱离编队实施攻击。

歼10C“击落”隐身战机用没用A射B导

下一句话是:“画面干净,画面干净。”,紧跟着飞行员肖楠却发现单机扫不出对方目标,无法完成这枚弹的后续操作。什么是后续操作?PL15也好,PL12也好,这些主动雷达知道体制的空对空导弹,不管射程多大,在靠近目标前,导弹上的雷达导引头是不开机的,是发射平台的火控雷达跟踪目标和导弹,引导导弹飞向目标,并且确保弹上雷达导引头一开机,就能截获目标。这个引导过程就是后续操作。现在肖楠的歼10C说画面干净,那就是机载雷达看不到对方隐身战机,怎么引导?肖楠的第一反应是,雷达又被干扰了。然后呼叫协同:“03,帮我扫一下,可能是隐身目标”。

歼10C“击落”隐身战机用没用A射B导

这就有意思了,隐身战斗机往往追求正面雷达发射截面积最小,几何外形隐身手段的核心,就是要把对方雷达信号反射到其它方向。02的雷达没有发现目标,由03来扫,说明03所处的位置,已经和02有了一定距离,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扫描空域。

03发射了雷达信号,03自己未必能收到回波,但是有可能通过反射,被02接收到,这相当于多机址雷达反隐身的技术,在歼10C编队内部也实现了。或者03处于目标侧面,不是目标隐身性能最好的方向,03就能发现目标,然后把目标位置参数传给02,03和02位置不一样,所以还要进行坐标转换,让02能够以自己的位置为基准,知道目标的三坐标数据。这两种情况,都能让02构成后续操作条件。

肖楠后一句话是“我一直让这枚弹制导到最后一秒就可以了”,这句话说明谁在给导弹提供引导?还是发射导弹的02自己。最后,导弹靠近目标,打开了弹上导引头,就有了那句:导弹睁眼,打掉了。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通过03提供的目标数据,02射也由02导。仍然不是A射B导,但这也是体系作战的体现方式。

歼10C“击落”隐身战机用没用A射B导

说到这里,大家还可以回想一点,在03扫一下之前,歼10C编队就已经知道目标存在,并且命令02右转前出开火了。那么歼10C编队又是怎么发觉自己看不见的目标呢?那就琢磨琢磨,是不是空警500就在战场,是不是地面的反隐身雷达在发挥作用?

这不是很清楚的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说对空警500和歼20的配合印象深刻,因为他们应该是真实体验过。#发布优质内容享分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