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A股行情核心仍是轮动补涨

近期A村还是比较硬气的,连连上涨。其中,上证频频冲击3500点,中证2000指数再创新高。


今天量能也很爆炸!看似1.47万亿,和之前一样。但这是量化新规落地后的,实际含金量足以堪比之前的1.6万亿……


一、近期行情盘点


盘面上,今天上证第二回冲击3500点关口。


多次试探后,仍然没站上。


但问题不大,后市可能稍微晃晃就站上了。


最重要的是A村走出明确涨势,且技术面脱离了之前的震荡区,冲突和站上阻挡线,成为支撑线。


Ps:阻挡线冲破后,将反转成为新的支撑线。


业内:A股行情核心仍是轮动补涨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7月8日


不过上证有点老黄历了。


因为上证之外,小微盘涨的很溜,中证2000指数也很强,今天更是大阳线上涨,创近几年新高!


中证2000今年几经回撤,却不断创新高……


业内:A股行情核心仍是轮动补涨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7月8日


需要留心的是,小微盘涨的猛,回撤时同样猛。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来一波20%的大面。这在历史上一点也不少见!仅今年上半年,就上演过2轮。


行业板块中,今天光伏基金领涨。


主要是小作文消息,光伏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光伏板块和基金今天进一步爆发,普遍涨超5%。


光伏基金是我今年经常跟大家写的超跌洼地,认为严重超跌,起码会有反弹、补涨,这就上演了?


业内:A股行情核心仍是轮动补涨

好买研习社往期分析截图;《跌超68%!还能涨回来吗?》


二、行情核心仍是轮动补涨


量能方面,昨天成交量能1.2万亿,少了2000多亿。今天量能是1.4万多亿,又增加了2000多亿。


不过事情没这么简单!


因为昨天7月7日量化新规正式实施,进一步限制量化、高频交易,属于量能挤水分。今天1.4万多亿量能,原则上等于之前的1.6万亿量能。


至于后市行情,回顾往期量能数据,2025年二季度,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12722亿,环比一季度下滑17%,同比去年二季度增长53%。


业内:A股行情核心仍是轮动补涨

图片来源:Wind;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两融余额,则比去年上半年增加4000-5000亿。


量能大幅增加和高风险活跃资金大幅杀入,是A村和去年大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后市重点仍是量能!


如果量能稳步增加,行情继续,甚至牛三普涨;如果量能走低或者连续萎缩,行情会更趋结构化、小微化。


但我对牛三不太奢望,因为历次牛三行情,都要业绩做催化剂,而现在实体经济、消费、外贸出口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此外投资时,稍微谨慎些更好。


不过不管怎样,A村结构性行情、低位行业主题补涨,是大概率事件!目前行情核心也是轮动补涨,对于仍处于超跌洼地的,不妨坚定布局、持有等待……


注意: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三、量化新规的真正影响


最后重点聊下量化新规的真正影响。


客观的说,量化新规明确后,量化交易、高频交易的爆发式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不过和国际相比,国内的限制标准还是偏高,未来很可能进一步限制……


比如新规实行后,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以下,还是可以的。


但绝大多数散户,每秒几单都很累!


再看老美,量化交易下单频率每秒不超过15笔,还有很多交易明细强制披露机制,确保交易公平。


显然,未来很可能进一步限制量化高频交易。


其实量化投资的真正杀手锏,不是交易速度,更不是利用交易速度去操纵市场,而是以下这4点:


第一,量化模型可以快速覆盖众多公司。比如将小市值、低估值、量能、股息率等符合指标要求的公司筛选出来,量化整个筛选过程可能不到1分钟。


第二,量化获取信息更快。


第三,用数据构建客观投资标准,避免人为情绪干扰、人性干扰。


第四,如果量化基金形成客观投资标准,无需担心基金经理卸任和离职。


很明显,A村所盛行的量化交易速度,只是量化的部分优势,量化还有更大的功用没有体现出来。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特别提醒,基金在封闭运作期间或特定持有期间存在无法赎回的流动性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好买财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本文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复制、发表、传播、改编、汇编或引用本文内容的任何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该将本文的内容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对于本文可能涉及的观点、报告、解读、推测、市场资讯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我公司观点,请务必审慎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结合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