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短短几天时间,中欧之间上演了一场科技与主权的对撞,在10月12日荷兰政府突然对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动手,实施运营冻结。
荷兰首相
他们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随意冻结中企资产,就在外界以为中方会因此事陷入科技被动时,仅仅3天后,清华大学的一则科研新闻,证明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进步!
一场披着“安全”外衣的资源争夺战
10月12日,荷兰政府宣布冻结中企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资产,安世的母公司正是中国闻泰科技。
闻泰科技
按理说,子公司如今却被迫让渡控制权,企业由荷兰司法和临时监管机构共同掌控,名义上是临时措施,实质上是直接夺权。
这一幕,似曾相识,就在2023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把华为、长鑫、 YMTC 等列入管制清单,如今荷兰政府的此番操作,几乎是照搬剧本。
图片来源网络
要命的是,荷兰不仅动了安世,还打着“供应链安全”的旗号,要求境内半导体企业与中国“脱钩”。
荷兰每年约12%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其关键芯片封装材料也有三分之一产自中国工厂,一旦中国启动出口管制,荷兰的高端制造链会立刻卡脖子,这才是他们急于“控股”的根本动机。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荷兰政府的恶意打压,中国半导体协会明确表示,坚定支持企业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实施选择性和歧视性限制的做法。
环球网
最好的回应不是口头表示,而是实力证明,对于这一点,我国半导体产业用实力打脸了那些质疑者。
一枚“玉衡”芯片
10月15日,清华大学方璐教授团队宣布研发成功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这名字听上去拗口,却是实打实的硬科技。
北京日报
这颗被命名为“玉衡”的芯片,采用了首创重构计算光学架构,具备可重构计算能力,科研圈评价它:“不是升级,而是换代。”
这意味着,中国在高端光电芯片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不仅能“造芯”,还能“测芯”。
“玉衡”光谱成像芯片概念图
更有意思的是,这项技术并非孤立突破,而是清华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华润微联合攻关的成果,换句话说,这是产业链联动式的科研胜利。
从被“卡脖子”到自造“量尺”,这背后的逻辑已经变了,以前是别人掌握规则,现在中国正在写新规则,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果发布的时间节点,恰好在荷兰托管事件之后。
中国芯片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半导体领域落后一代,就意味着被动十年,很多人觉得,中国的科技崛起是近几年的事。其实不然,芯片、稀土、光刻机这些关键词,背后藏着几十年的积累。
九十年代,中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几乎是一张白纸,关键设备全靠进口,但正因为被“卡脖子”,科研体系开始自我进化,从“能造”到“造得好”,从“依赖别人”到“替代进口”。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你看到的“玉衡”芯片,只是结果之一,这背后有一整套体系的成熟:材料研发、装备制造、算法创新,再到中试验证,全链条打通。
清华这次的突破,也不是偶然,他们背后站着的是整个科研生态的协同,面对西方国家的挑衅行为,自身实力的进步就是最好的证明。
荷兰这次的出手,并不是单独事件,如今欧洲的半导体产业中,离不开中国稀土,从磁性材料到高端光学元件,几乎都有中国稀土的影子。
荷兰每年有大量稀土进口来自中国,一旦供应收紧,连高铁、风电、卫星通信都得停摆,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产业现实。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这边的策略也变了,不再一味防守,从芯片、能源到新材料,中国开始主动设定技术标准、推动国际合作。
结语
荷兰以为“托管”能压住中国的科技企业,却没想到,另一边的实验室正在改写规则,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芯片争夺,而是一场全球产业格局的重组。
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中国的科技底气,来自几十年的耐心积累,当欧洲还在犹豫如何“防范中国”,中国早已用成果证明,真正的安全,不靠限制别人,而是强大自己。
未来的竞争,不是谁更激进,而是谁更稳得住。
参考信息
北京日报2025-10-16《全球首款,成功问世!我国芯片研制获重大突破》
界面新闻2025-10-14《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对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受到荷兰政府干预表示严重关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