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媒体:“开锁刺客”该治治了
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摘要
中青评论
对于天价开锁乱象,各方还需合力惩治,共同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新闻晨报》报道,近日,上海市一名独居女士深夜遇高价套路开锁陷阱,引发社会关注。该女士在某线上平台下单页面显示25元开锁换锁服务后,两名开锁师傅以无法破解为由,将门锁强行拆除,随后安装高价新锁,并索取费用2000余元。女子据理力争,然而两名师傅却表示标价为25元起,此为“明码标价”。面对坚持不肯退让的两名男子,女子感到十分不安。几经沟通之后,她最终以微信转账的方式支付了1800元。
25元的开锁费“华丽丽”变成了2000余元,如此天价开锁,明显违背消费常识。事实上,商家是用看似低价的预约费用诱导客户,真实的价目表则隐蔽地“藏”在图文详情页中。上门服务后,面对消费者的据理力争,师傅便会以“明码标价”为由漫天要价。这种忽悠套路,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消费者长期以来面临的困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开锁一事本应基于公平、真实的原则开展,如若价格谈不拢,也大可以终止交易。但开锁商家却通过“25元起”的模糊标价,降低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引诱其下单。在完成服务、木已成舟之后,又狮子大开口。这种做法明显有违公平议价的原则,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模糊定价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为维修人员提供了说辞。在该事件中,两名师傅以“明码标价”为由赫然要挟,不仅给孤身一人的消费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也在客观上给消费者维权造成了阻碍。面对这种情形,不少消费者无可奈何,只能被迫埋单。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种模糊定价行为早已触碰法律红线。我国价格法明确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该商家的价格表述具有明显的误导性与模糊性,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
事实上,这种隐瞒关键信息,先模糊诱导、再图穷匕见以高价背刺消费者的“刺客”事件,近年来并不罕见。“刺客”们通常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专业认知不足,通过隐瞒、误导或强制手段,引导消费者支付远高于预期的费用,本质上是一种隐蔽性价格欺诈。
令人欣慰的是,此事件中,消费者在职能部门和平台的介入下,最终捍卫了自己的权益,该商家已退还消费者800元费用。然而对于此类乱象,还需有更严格、细化的监管规范。监管部门应督促开锁行业制定清晰的收费标准,有关行业组织也不妨多向公众普及合理的价格区间。平台也应压实审核与管理责任,承担起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义务,确保其具备公安机关备案和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对于多次被投诉且确实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商户进行清退,并建立“黑名单”制度,防止其“换壳”入驻。
“开锁刺客”不该成为消费者永远的痛。对于天价开锁乱象,各方还需合力惩治,共同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撰文/符文迪
编辑/任冠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