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家一个样,出门是另外一个样。
他自己的住所,打理得一尘不染。地板上掉根头发都觉得碍眼,马上就要捡起来。桌子擦了又擦,东西摆放整齐。
可是一旦迈出自己的家门。。。这个人就变了。
楼道、电梯、小区的草地—这些地方仿佛成了他专用的废弃物倾倒点。什么破烂都往外头随手一丢,好像那些地方跟他毫无关系。
一个人的品行究竟如何?
看看他怎样对待大家共有的空间,看看他怎样处置他制造的污物,答案就差不多清楚了。
法律上对这种行为有说法。
这叫作对“相邻权”的侵害。每个住户都有正常生活的权利,你不可以妨碍别人。把脏东西丢到邻居家门口,泼洒污水,这些做法都触犯了规定。
有个住在一楼的人家,带着一个小小的庭院。
这本是件惬意的事情。可住在楼上的人家,总把杂物向下抛弃。烟头、纸屑、果皮。。。把那个小院子弄得一团糟。
还有的人,自家门口总是干干净净。
可邻居家的门前,却常年堆放着他家的生活垃圾。到了夏天,那种腐败的气味,就算关紧门窗还是能钻进来。你说这叫什么事?
你去讲道理?人家根本不听。
对方可能态度很强硬,甩过来一句话—“碍着你什么了”。你去找物业公司出面,工作人员过来劝说。人刚一走,他立马恢复原样。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时真的很大。一些人,瞧见街坊抱着幼儿,手里还拎着重物,会主动过去帮忙按住电梯门。
另一些人呢?
当他们把发馊的脏水泼溅到你家门口时,你和他就已经没有什么情分可谈了。
一个村子里的居民就讲过一件事。
他的邻居是十多年前从别处迁来的。这十多年里,这户人家持续不断地往他家门前丢弃废品,倾倒脏水。
一开始,他觉得都是街坊四邻,能忍耐就忍耐一下。
没料到,对方的行为反而更加没有底线。这哪里是生活习惯不好?这分明是存心的,把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当作免费的垃圾场。
最大的难点在于—你如何指出这是他做的。
很多人就停在了这一关。你手上没有凭证,空口白话谁会信?就算你心里一清二楚,又能怎么样?
现在,有人想到了办法。他们在自家门前安置了摄像设备。
一个住户就是这么做的。他把邻居丢垃圾的每个动作,都分毫不差地录制了下来。那个画面,把一切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他拿着这段影像资料,去找了民警。
民警一看,物证摆在眼前,不容抵赖。
民警当即对那名乱丢垃圾的邻居,开具了罚款单。
看吧。
对付这种存心使坏的人,跟他摆事实、讲人情,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出示凭据。证据,才是最有力的语言。
法院也曾对一件类似的事情做出过裁定。
一户人家的污水,老是渗透到楼下住户的屋里。楼下那家忍无可忍,把楼上告上了法庭。他们之间已经无法沟通。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法院判定楼上的住户,需要向楼下邻居支付八千块钱作为补偿。
这笔钱,是对楼下住户损失的弥补。
这还不算完。。。
法院同时还要求,他必须把造成漏水的地方彻底修缮好,杜绝后患。这件事才算了结。
这类邻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双重标准。
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公共环境的要求,完全是两回事。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否干净。
一旦出了他自己的那扇门,他就觉得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
公共区域的整洁?别人的感受?这些都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他只想着自己方便,把垃圾随手一扔就完事了。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自私。
它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在。一个人对待细微之处的态度,往往能反映出他最真实的样子。
当问题发生时,争吵是无用的。
你跟他吵,他可能比你声音还大。你试图用道德去说服他,他可能觉得你在多管闲事。这样的沟通,除了增加自己的烦恼,没有任何正面效果。
保留凭据,就变得至关重要。
不管是录像,还是照片,或者是其他能证明事实的东西—这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它们不会说话,但它们能展示真相。
当确凿的凭据摆在面前时,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法律的裁决,管理部门的处罚,都需要依据。而你手上的凭据,就是他们采取行动的基础。
面对这种蓄意的干扰,讲情面,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你一次的忍让,换来的可能是对方长期的得寸进尺。你必须用有效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生活的安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