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滩羊变“品牌羊” 金融助写养殖致富经|丰收新图景

记者 胡艳明

9月20日清晨5点左右,老季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昨天刚下过一场雨,原本炎热的天气,一下就降温了。他开车来到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下称“滩羊产业园”),沿着他的羊圈检查了一圈,一切如常。

滩羊产业园坐落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此地紧邻渤海。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的黄河水,一路奔涌至东营注入大海,而这座滩羊产业园距离黄河入海口仅几十公里。

老季是滩羊产业园众多养殖户中的一员。他所在的盐窝镇,在附近十里八乡颇有名气。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周围村镇的居民都来这里采购鲜羊肉。老季自年轻时,接过了他父亲养羊的事业,这么多年一直勤勤恳恳地坚持了下来。9月初,他刚刚卖了1000只羊,这批出栏的羊卖了大约150万元,让他回笼了不少资金。

不过,与父辈那座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家庭式的养殖羊棚不同,如今老季精心耕耘的养殖事业不仅在规模上远超父辈,经营模式更是升级,从饲料、防疫到售卖等一系列规模化、线上化的操作模式,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鲜活注脚。传统的小滩羊,正从这里走出去,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从家庭散养到入驻产业园

老季说,他最开始养羊是在自家建的羊棚里,以散养为主,养殖规模也比较小。到了2019年,市场行情比较好,他想着多建几个羊棚,再多买点小羊羔,扩大一下养殖规模。

正好当时镇上的滩羊产业园建成投用,在吸引周围养殖农户入驻。相比自建的羊棚,产业园的羊舍看上去干净、规范。园区的道路平坦,羊舍间留有合适间距,规划整齐。而且这里羊舍都是按照统一标准建造,建筑长150米、宽16米、高3.8米,一般每间羊舍可以养1000只羊。

当时,盐窝镇的肉羊养殖业已经初具规模,但大都是农户粗放式的养殖方式,存在布局分散等问题。当地政府为挖掘“黄河口滩羊”特色产业,建设了这座总规划面积1万亩,计划总投资28.6亿元的滩羊产业园。

滩羊产业园邀请当地养殖户入驻,不少散养户迁入产业园。老季也非常心动,但考虑到扩大养殖规模需要购买小羊羔、购买饲料加工机器等投入,整个过程中要投入至少上百万元。而养殖行业的资金回报周期长,从购买羊羔开始,中间饲料、防疫、人工等都需要支出,直到羊可以出栏出售,才能收回成本,他一直比较犹豫。

彼时,老季也考虑过去银行贷款,咨询了一下,农户贷款大多手续烦琐,比如要求提供担保、抵押,或者多户联保等方式。

传统畜牧业的养殖模式向集约化、智能化的现代养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持续稳定的资本投入作为支撑。金融机构在参与产业重构的进程中,不仅需要平衡风险,也要基于养殖业的特征提供服务。

产生扩建的念头没多久,老季从村里了解到,农行在推新的贷款产品,正在通过村委会进行宣传。他看着这款产品流程并不复杂,颇具可行性。贷款不需要农户间的联保,由农行山东省分行和山东省农担公司进行风险共担,还有财政贴息,算下来贷款利率在2%左右。

老季从农行获得200万元贷款,在滩羊产业园租用了4个羊棚,每个羊棚租金5万元—6万元,同时也购买了处理饲料的机器。养殖规模扩大后,工作日渐忙碌,老季还雇了2名员工,负责日常饲养等工作。

农行利津县支行个贷主任王梁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农行的基层网点,平常就服务于乡村,和村委会联系较为密切,但早些时候贷款额度太低,信用贷款的额度一般为30万元以下。后续行里出台了“一项目一方案”惠农e贷产品后,目前对养殖户的贷款采用的是信用贷款方式,根据养殖户养殖规模、银行流水等确定信用评分,进而确定信用额度。

而且,老季成功的案例,也成了王梁等农行员工推广产品时最有说服力的“代言人”。农行利津县支行通过梳理养殖重点村,联系村委会,采用整村推进方式宣传推广、获得客户,很快业务量迅速增长。

几年下来,老季的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他说,现在有了积蓄,用不了那么多贷款,去年3月,他从农行申请了100万元的贷款,也是信用贷款,按月还息,可以直接在农行手机银行上操作还款,等他卖羊的款项到账,就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提前把钱还了。

滩羊养殖作为当地特色产业,滩羊产业园中的养殖户也成为当地多家金融机构争相服务的目标。“农行的利率在同业中也比较有竞争优势,目前对养殖户的贷款产品利率基本可以达到同业最低。”王梁说。他在放贷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养殖户贷款扩大规模,有的是租赁标准化产业园内的羊舍,也有农户租赁闲置土地,自己新建羊棚。租赁或新建羊棚后,需要多买进羊苗,多购进饲料,此时贷款就起到了作用。

现在,王梁服务的养殖户的规模大小不一。一般养殖户都是两三千只羊,有不少养了五六千只羊,还有的养了一两万只羊,也有的养殖户规模可达到约三万只。截至目前,农行山东省分行已为近400家养殖户发放了3.8亿元贷款。

小滩羊变身“品牌羊”

传统小规模养殖的环境里,养羊产生的气味、粪便等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影响,羊群的疾病防治、安全等也是养殖痛点问题。搬进滩羊产业园后,老季感觉到整个流程也更加便利、规范起来。在产业园里,购买饲料、肉羊买卖,都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链条。

后续,该园区还对不少羊棚进行了升级,建设了100栋3.0版本养殖棚,采取“棚顶发电、棚下养殖”的模式。棚顶配套建设的光伏发电设施,养殖棚里高床下安装粪污收集设施,实现粪污日产日清,不仅降低了病亡率,也减小了养殖气味。

因为服务养殖户的金融业务,王梁对盐窝镇的滩羊养殖业务也熟悉起来。“现在有专业的市场,养殖户每天都有买羊卖羊的,卖出买入都有经纪人操作,养殖户基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交易)。”王梁说。

众多像老季一样的养殖户,可以选择把羊卖给熟悉的经纪人,也可以卖给当地的羊肉加工企业,还可以在电商平台买卖。

山东大童牧业有限公司(下称“大童牧业”)就是经利津县招商引资,来盐窝镇进行屠宰、加工和销售的企业。这家企业位于滩羊产业园附近,目前工厂占地150亩,投资5000万元,屠宰车间年屠宰肉羊能力可达150万只,产品主要发往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合肥、武汉等地。

农行不仅对产业园的养殖户提供金融服务,也在抓住时机服务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大童牧业在2020年来到利津县盐窝镇,在大童牧业增加生产线、开发电商平台需要资金时,农行利津县支行为其提供了6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还为大童牧业建设的“羊买买”电商平台提供交易结算系统的技术支持。

从初到利津县建厂到现在5年多的时间里,大童牧业已经成长为山东省农业行业领军企业。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农行逐渐为大童牧业提高了信贷额度。目前,大童牧业在农行利津县支行的贷款额度已经提升到了1000万元。

大童牧业已成为当地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个园区里,滩羊相关的产业在持续发展,不局限于滩羊的养殖、加工、买卖,黄河口滩羊产业链条拉长,形成“母羊繁育—饲料加工—标准养殖—废弃物处理—屠宰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条。

滩羊产业相关的规范更加标准化。公开资料显示,滩羊产业园与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中心合作,制定盐窝肉羊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按照“缺标补标、低标提标”原则,双方研究制定涵盖养殖环境、场地建设、育种繁殖、饲料配制、饲养管理、兽药安全、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屠宰分割、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产品质量、储运保鲜、包装标识、质量追溯等14项标准,解决肉羊产业全链条标准化关键问题。

另外,该园区还有基础母羊繁育项目、肉羊屠宰深加工项目、饲草加工项目等。其中,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400亩的黄河口滩羊基础母羊繁育基地,加速了黄河口滩羊产业良种化进程;肉羊屠宰深加工项目建设肉羊屠宰加工、中央厨房、冷链物流存储转运三个功能区,实现120个产品精细分割,减少活体外运,降低销售成本;饲草加工项目则是利用本地农作物秸秆、芦苇、盐碱地草本植物,研发黄河口滩羊高效饲料配方。

在规划化、标准化养殖,以及产业链条化等作用下,滩羊附加值显著提升。“黄河口滩羊” 作为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昔日散养的滩羊,如今变身“品牌羊”,正从地方特产迈向全国知名品牌。众多像老季的养殖户在这里发家致富,过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现在,利津县盐窝镇也是利津县“田园牧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所在地。该片区辐射带动26个行政村,建设黄河口滩羊全链条一体化发展引领区、沿黄非遗文化资源集聚区、产业带动共同富裕先行区等成功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这座规划总投资28.6亿元、占地一万亩的标准化养殖园区,已吸引350余户散养户入驻。目前,该园区肉羊存栏量在42万只以上、年出栏量在110万只以上,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

看着刚刚腾出来的羊舍,3000只羊养在4个羊舍里显得有点空旷。老季心里也在盘算,要再买一点羊羔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