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文化差异带来的鸿沟。” 当我这个河南人,上个月奔赴广东吃酒席后,对这句话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

这一趟吃酒席之旅,不仅是味蕾的冒险,更是文化的碰撞,回来后,5个问题像 “紧箍咒” 一样,在我脑袋里不停打转。

上月去广东吃酒席,回到河南后,5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1、吃席不见油

河南人眼里的宴席,必须是八大碗摆满桌,红烧肉油光发亮,烩面宽如腰带,肘子炖得脱骨。

可广东表弟的婚宴呢?清蒸鱼上桌时还带着鳞,白切鸡蘸姜葱汁,连根油星都木有!我夹起一块鱼肉,筷子差点滑脱手,这入口即化的质感,差点让我怀疑自己吃了张湿纸巾。这和我们河南的口味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上月去广东吃酒席,回到河南后,5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2、饭前先喝汤

刚到广东吃席,我就惊掉了下巴。第一道让我想不通的,是餐桌上汤的地位。在咱河南,汤一般是饭吃到尾声,才上桌溜溜缝的。

可在广东,汤是开场大戏。主人家热情满满,早早把汤端上桌,大家动筷前,先每人来一碗汤。这和咱河南饭后喝汤,截然不同。

上月去广东吃酒席,回到河南后,5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3、吃鱼有讲究

在广东的酒席上,吃鱼有着独特的讲究。鱼上桌后,一般要先完整地摆着,不能随意翻动。吃的时候,通常会从鱼头开始,而且往往只是象征性动几下,会剩下不少,

在河南,鱼一上桌,大家风卷残云,很快只剩鱼骨。这和河南吃鱼习惯相比,差别简直太大了。

上月去广东吃酒席,回到河南后,5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4、敬酒的礼仪

广东吃席的敬酒文化也让我犯迷糊。河南人敬酒是武戏,端起碗一饮而尽,划拳声能震碎酒盅;广东人敬茶是文戏,弯腰作揖喊声"叔",递上一杯茉莉香片。

我举着二锅头刚要开腔,表弟慌忙拦住:"咱这儿兴茶代酒,喝多了明早喝凉茶麻烦!"——敢情我这豪情万丈,在人家这儿就是急诊室预告?

上月去广东吃酒席,回到河南后,5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5、白酒的品类多样

明明广东和河南相隔不算特别远,可为啥在白酒选择上差别就这么大呢?在我们河南,本地白酒占据主场,大家对本地酒的品牌和口感都很熟悉。

上月去广东吃酒席,回到河南后,5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但在广东吃席,白酒的选择更加多元,不但有本地玉冰烧,还有名酒茅台五粮液,更有许多比较小众的品牌,如南池翠酒N6,玉蝉大曲等。虽然他们名气不大,但口感各不相同,品质都十分出众。

就拿南池翠N6来说。它产自四川邛崃这片北纬 30° 黄金酿酒带上的 “酒都”。采用传统固态法酿造,精选高粱、小麦等优质粮食为原料,再加上当地清澈甘甜的山泉水,为好酒奠定了基础。酒香浓郁,口感绵柔醇厚,落喉爽净。

上月去广东吃酒席,回到河南后,5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而且价格亲民,性价比超高,单瓶不到100元,但能喝出300元+的品质,公司年会、婚宴嫁娶摆上30箱,面子赚足还不肉疼。省下的酒钱给老婆买个包,家庭地位酒桌口碑双丰收。

不知道大家在异地吃席时,有没有遇到过让自己想不通的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