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庆阅兵----不只是走个过场,更像是法国军队对外“秀肌肉、立人设”的一次战略宣言,而且看起来,法国是要在全球“正经下盘棋”了。第一信号,是“回归香街”。去年因为巴黎奥运,阅兵搬到了福煦大街,但今年马上就迁回来,其实是一种象征:法国人要告诉全世界,“我们老牌强国,传统不能断。”香街不是简单一条大街,它是法兰西共和国权威的地理象征,从凯旋门往下到协和广场,这条轴线承载的,是拿破仑的荣光,也是戴高乐的复兴野心。阅兵移回来,就像一次仪式感十足的“重启”,把政治、军事、国家身份重新拧到一起。第二个信号,是预算——这事儿才真硬核。马克龙提前到2027年要把军费拉到640亿欧元,重点投哪儿?无人机、电子战、弹药、空天和防空。这几个词凑一块,熟不熟悉?说白了,就是法国自己也意识到:传统欧洲陆军的老套打法,在俄乌战场上已经落伍了。现在比拼的是空地一体化、网络战和无人系统集群作战能力。你要是真打得过,就得更新软件、升级火力,把老欧洲那一套换了。而这640亿欧元,干脆说,是给未来可能爆发的高烈度冲突提前铺路。换句话说,法国不想“站队”,但很可能“上场”。这场阅兵,参与的可是7000名军人,整整96架飞机、155辆坦克、92辆摩托、200匹马……最亮的那块招牌,是第七装甲旅,全员实战编制上街,甭管是不是演戏,做派很像随时能拉去外线作战的“反应旅”。而且别忘了,法国在北非、萨赫勒、黎巴嫩、波罗的海,都有兵。每年都上,不是摆样子,是常态化全球部署。更巧的是,今年主宾国是印尼。印尼军队来了451人,还带了鼓队、仪仗队齐上街,这事不只是为了气氛热闹点,而是给外界看——法国早就把印太战略当回事了。别忘了,法国在新喀里多尼亚、波利尼西亚有“海外省”,地理上就在南太平洋,也就是说,它不仅有兵,还有地盘。这几年印尼买法国“阵风”,法印军事合作上来了,这种“阅兵外交”,看似热闹,实则战略勾兑。当然,热闹背后也有人味儿。比如旅法留学生凌晨5点半就起床去看阅兵,比如那位塞内加尔裔的英雄市政工人,冒死从六楼救下一家人,还被总统亲自打电话表扬,获邀出席观礼。这种“多元共和国身份”的叙事方式,法国也玩得溜,政治正确没问题,但更多是“身份整合”的国族操作——你救了人,就是共和国英雄,不管你是哪来的。当然,花架子也不少。比如荣军院设了“实弹模拟”“近战演示”“无人机实飞展示”,还有军犬演示、密室逃脱、增强现实、VR体验……说穿了,就是军队主动“下沉”,拉着年轻人一块玩,给武装力量贴点“潮”标签,顺便为未来招兵买马铺路。还有小插曲,骑兵马失控、学员被军刀划伤耳朵,这些小失误倒也不是问题,反倒显得真实。真打仗的军队,不可能一点磕碰都没有。说到底,这场阅兵,是法国宣示自身“有独立全球影响力”的舞台剧。而它选的这些内容、这些伙伴、这些军备,都是在告诉欧洲、也告诉华盛顿:“我不是你的小弟,我是有自己盘算的欧洲大国。”从中国视角看,我们其实应该关心的是法国这一系列动作背后,释放的“中间势力”信号——它既不会完全站在美英极限对抗中国的阵线,也不会像德意那样过度依赖经济利益摇摆不定,而是尝试重塑“戴高乐主义”的新版本,在全球找自己定位。法国这盘棋,未必下得赢,但很认真。而我们对这种认真,不能轻视。尤其在中法加强防务沟通、印太协调、应对气候和能源问题方面,中国不能把法国当“西方同质一员”,而要作为“可能存在合作空间的自主力量”来看。这是战略博弈的基本功:敌我之外,还有一类叫“可用”。对法国,这就是关键词。参考文献:法国举行国庆节阅兵式 新华社

博主:法国国庆阅兵不只是走个过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