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只是短,而不是浅,尊重这一点或许就是这个阶段赛道竞争的关键。短剧的精品化不能止步于视听语言的精良,也需要追求故事带给观众的深度价值,这也是短剧赛道开拓者听花岛对精品短剧的新定义。

读娱 | yiqiduyu

文 | 林不二子

当第一集女主对放过屠村魔神的神女质问“为什么你们神魔爱恨情仇,死的却是我们凡人时,当杨荣荣说出“那我非要证明,蝼蚁也可憾天,凡人亦可弑神”时,听花岛新短剧《弑神》的“人本位”故事就成立了。没有高尚大爱完美无缺的神仙,没有虔诚祈祷等待神明救赎的凡人,一场以凡人为主体的反抗叙事就此拉开帷幕。

仙侠题材一直是短剧领域不太愿意触碰的类型,国庆假期期间红果短剧新剧榜99部上榜短剧中仙侠题材仅有7部,在制作上需要更多成本、在内容上需要更强创新,或许是多数内容方绕开仙侠的原因。而《弑神》的出现,则让我们想起了这个厂牌曾提出的观点“短剧值得将所有爆款题材再做一遍”。

今年暑期以来,长剧观众触短已成大势,这一方面对短剧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短剧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当短剧不再都是翻身打脸、小情小爱,质变似乎已经到来,而在这其中总是走在前列的听花岛,也再次展示了其对精品短剧的新追求。

1

有爱但“不靠爱”的仙侠反套路

好看的短剧都需要在前几分钟亮出吸引观众的勾子,放到《弑神》上这个勾子就是“颠覆”。

在5分钟的第一集里,剧集就展示了一个不顾众生的神女,一个为爱生灵涂炭的魔神,和一个被神魔都忽视但决定弑神的凡人。

在传统仙侠故事中,凡人是背景板,爱情是仙侠剧的核心,是化解一切恩怨、拯救苍生的终极力量,但在《弑神》中自私的爱情让神不再值得被敬仰,反倒是凡人在质疑神权,这种角色设定的颠倒,打破了非黑即白的传统人物设定,正是《弑神》留下的勾子。

开篇就要“弑神”,会勾着观众好奇没有法力的女主杨荣荣要如何完成对神权的反抗,这也就引出了《弑神》的另一层颠覆——看似讲爱实则讲凡人。杨荣荣的弑神之路,表面上看似依靠“特权”,实则每一步都是她凭借坚韧的信念与凡人智慧争取而来。

剧情初期,杨荣荣获得仙界的礼遇,是她自愿成为神女复生容器“以身入局”换来的筹码;中期不断获得弑神的道具,则源于她巧妙利用魔神对神女的爱恋,并将这份感情转移到自己身上,实现个人心愿的达成。

尽管故事包裹着爱情的外衣,但剧情始终突出的是杨荣荣的自我成长,几次借助对人心的理解与魔神周璇都没有陷入感情旋涡,而是清晰记得弑神的目标坚定前行,这让爱情成了杨荣荣的工具,而非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这种对传统叙事框架的颠覆让观众更能代入故事中的凡人视角,因为女主就像现实中的我们一样眼中不再只是小情小爱,更是有更大的抱负

而在剧情之外《弑神》也在颠覆。首先就是剧集告别了短剧常被诟病的“5毛特效”,又以精细的服化道、讲究的光影设置和富有表现力的镜头语言,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玄幻的仙侠世界。比如杨荣荣魅惑魔神的情节,在以黑色为主的魔界宫殿里用暖黄色的小灯与柔焦镜头调整整场戏的氛围感。同时,在不断切换的镜头中始终向前走的杨荣荣与站在原地的魔神形成对比,暗示看似式微的女主却有更强的进攻性而高大的魔神却处于被动,从而完成凡人在反抗魔神的故事逻辑表述。

表演与台词、光影与声效都在共同讲述故事,这种在制作上的用心,为行业的制作水准树立了新的精品标杆,再叠加人物塑造、主线设计上的颠覆,也让《弑神》成了国庆假期最热门的仙侠短剧,全网话题量破亿。

2

用凡人叙事点燃仙侠精神内核

虽然看杨荣荣如何智斗神魔是追剧的乐趣,但整个剧看完更突出的感受是《弑神》对凡人叙事的有力探索。

在杨荣荣弑神的路上,她并不只是完成自己的一个个小目标,在看到其他凡人被魔神奴役后,她原谅了被用亲人性命威胁而毒害自己的孩童,转而利用计谋杀死魔女,解放凡人;面对被迫害的非同类,杨荣荣也不惧对手是居于云端之上的白鹤仙人,解救了仙界一众花草精灵。

这种叙事安排,使故事内核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反抗,更倾向于通过杨荣荣这一角色,展现凡人群体的不屈精神,以及凡人才拥有的对生命本身的珍视。强调每个渺小的存在都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从而打破了传统仙侠剧“神本位”的叙事模式。

这种凡人叙事也让《弑神》创造出更强的共鸣。当仙界所有的花草精助力杨荣荣战胜白鹤仙人的那一刻,观众体验到的不仅是“下克上”的胜利爽感,更有渺小者群体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改变局面的燃点。这种将个人成长上升到群体反抗的叙事格局,既满足了观众对成长故事的基本期待,又提供了超越传统仙侠剧的精神价值

它向观众传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只要团结一致,也能挑战看似不可撼动的权威。同时,也为仙侠内容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叙事模板。

从市场角度来看,小人物故事一直以来都更容易引发观众共鸣,在仙侠语境中,凡人特质就相当于现实题材中的“小人物”。今年《凡人修仙传》动画的高热度,就来自于故事中的主角在修仙途中总会展现出凡人独有的特质,并因此不断上升,让故事外的观众受到了足够的鼓舞与激励,包括近一年来修仙小说中凡人视角故事的持续走红,都显示出如今市场对凡人叙事的期待与渴望。从这个角度而言,听花岛决定在《弑神》项目上做出凡人叙事,也体现了这个厂牌对观众的尊重。

3

探索短剧深度价值,质变阶段的内核竞争

今年来,长剧用户越来越多的涌入短剧,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从去年底的6.62亿人涨到今年6月的6.96亿人,长剧用户的进场也在催促着赛道竞争逻辑的改变。

早期的流量红利与情绪刺激不再是短剧的制胜法宝,用户开始渴望在短暂的观看中获得更持久、更深层的满足,这标志着短剧已迈入“内容内核”为焦点的质变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坚持做精品短剧的听花岛呈现出了对“深度价值”的追求。

这种深度价值体现创作理念上。听花岛曾多次表示,“我们会在「观众想看」与「创作者表达」中找平衡,支撑这个平衡的就是创新”。这也符合当下短剧市场的情况,随着长剧用户的涌入,带来了更丰富的观剧品味与内容期待,短剧若仅靠“爽感”难以留住这批用户,必须提供超越情绪、触及情感与思想的价值。一直以来不跟随市场,坚持做创新精品短剧的听花岛,在当下展现出了其作为赛道开拓者的实力。

比如在题材创新上,听花岛在年代剧、法治剧、主旋律、现实题材等类型上,都有代表作品。方言年代剧《家里家外》收获超30亿播放,《法官的荣耀》入选广电总局“跟着短剧来学法”推荐剧目,这两部高口碑短剧在近期还入选了中宣部组织的“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这些有效的题材创新让市场看到了短剧已经具备了承载主流表达的内容价值。

今年3月,听花岛的《正义之刃》讲述了一个高智商动作悬疑故事,整体制作对标韩国悬疑电影,口碑不俗。

更亮眼的是在表达上的创新。今年来听花岛作品集体呈现一种内容格局的升维,《弑神》聚焦“人本位”的凡人叙事,原创短剧《没关系是家人啊》,则通过巧妙的小人物关系配置与单元剧形式,把“家人不只是宿命,更是选择”的内核讲了出来。有关亲情、友情、爱情、家庭的定义,在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一路捉妖的旅程中逐渐清晰,没有血缘却是家人的故事感动了许多观众。

听花岛对精品短剧的多元化创新探索,证实了短剧不只能承载情情爱爱的主题,更可以有亲情、家庭、家国情怀。这也在将短剧从“情节工具”升格为“价值观载体”,让短剧作品表达更广泛的当代议题。

云和数据发布的今年9月短剧有效播放量前十榜单里,听花岛作品占比达50%,《十八岁太奶奶》两部、《请君入我怀》《家里家外》《念念有词》都在其中,都是兼具行业价值和市场价值、兼具流量与口碑的精品代表作。这也说明,短剧作为一种成熟内容形态,正稳步走向品质化与价值化的新阶段。

短剧只是短,而不是浅,尊重这一点或许就是这个阶段赛道竞争的关键。短剧的精品化不能止步于视听语言的精良,也需要追求故事带给观众的深度价值,这也是短剧赛道开拓者听花岛对精品短剧的新定义。

我们也希望更多短剧从业者意识到,短剧的终极使命不是消耗用户时间,而是丰盈用户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共同推动短剧完成质变,获得大众市场的关注与认同。

THE END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