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旅游签证政策逐步便利化,跨国出行门槛不断降低,但免签绝非“自由出入证”,它是国家间基于旅游合作的信任举措。

然而部分人却将“旅游”异化为非法滞留的跳板。

“脱团”这一违规行为在多国频繁出现,不仅破坏正常旅游秩序、冲击行业发展,更可能引发他国对中国游客的信任度下降,导致签证政策再次收紧。

也会抹黑中国人在海外的整体口碑,损害更多合法出行者的权益。

本文转载自:今日悉尼

近期韩国对中国试行免签政策,从9月29日开始至2026年6月30日,只要3人及以上的中国团体游客,就能享受15天免签入境韩国的制度。

然而政策落地不久,便出现中国旅客利用该政策入境后脱团失踪的情况。

据韩国首尔出入境外国人厅移民特殊调查队10月21日通报,两名通过免签制度入境后失联的中国籍游客已被成功抓获。

据了解,两名中国籍旅客在旅行社报团去韩国旅游,从北京出发抵达韩国仁川机场后却立即脱团失踪,最终,两人在10月17、18日被抓获。

这并非个例,而是短短数日内的第二批同类被捕案例。

早在10月17日,就有通过相同方式入境后失联的中国游客被查获。

截至目前,调查队已经抓获了6名中国游客中的其中3人,仍有3人下落不明。

据悉,这6名中国游客均是通过韩国“旅游登录许可制”免签入境。该制度规定,乘坐邮轮访韩的中国团体游客可免签入境,并在韩国停留3天。

根据调查细节,这批游客于9月29日乘坐“梦想号”邮轮抵达仁川港,在参与完仁川当地的“炸鸡啤酒”活动后,便擅自脱离活动现场,此后踪迹成谜。

事实上,中国游客在海外脱团并非首次出现,澳大利亚便是脱团事件屡见不鲜的国家之一。

前段时间,就有网友曝光两名中国游客在澳洲脱团逃跑、非法滞留的消息。

该网友分享了旅行社内部的通报文件,据推测,涉事的旅行社部门大概率会因这两名游客的脱团行为受到惩罚。

类似案例在其他国家也有发生。

图片来源:小红书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称:“我们同事的妻子跟团去英国旅游,回来后说团里也跑了2个人”;

更有夸张案例被回忆起:“2000年我去韩国旅游,当时一个团共16人,落地第一天就跑得只剩我和我老公了”;

还有网友提到:“2010年后的一次韩国跟团游中,同团有三个明显不是城市居民、经济条件也不富裕的男性。导游当时就有所留意,晚上在首尔安排住宿时,特意让男地陪和其中一人同住,且大家的护照也被统一保管。即便如此,第二天这三个人还是不见了”。

从网友的分析来看,这些脱团行为多经过精心策划。

有网友疑惑:“要脱团逃跑的人,应该会带很多行李吧?箱子看起来得是满的?”

但其他网友给出了不同答案:“真正准备脱团的人反而不会带太多东西,一是携带大量物品逃跑不方便,二是他们可以在脱团后让国内邮寄物资,或是在当地直接购买”。

为降低游客脱团风险,不少旅行社采取了提前收取押金的方式。

有评论提到,部分旅行社收取的押金金额甚至高达20万元,即便如此,仍未能劝退那些想“黑”在澳洲的人。

旅客脱团给旅行社带来的影响极为巨大。

一旦发生脱团事件,旅行社不仅要面临罚款处罚,后续为客户办理签证时也会遭遇阻碍,若脱团人数过多,甚至可能被大使馆直接拉黑。

不过,一位旅游业内部人士透露:“每年会给持有ADS签证牌照的组团社分配一定的‘游客脱团名额’,在名额范围内的脱团事件,旅行社仅会收到警告信;若脱团人数超出名额,则可能面临停牌处罚。通常情况下,发生游客脱团后,会先要求ADS旅行社提交情况解释信”。

正是吸取了澳大利亚等国的过往教训,韩国在推进对华免签政策时,并未放松风险管控,而是针对性制定了预防机制:将合作旅行社的资质审核与游客脱团率深度绑定,若某家旅行社的游客脱团率超过设定阈值,其参与免签团业务的资格将被重新评估,甚至暂停合作。通过这种“责任连带”的方式,倒逼旅行社在游客报名时严格核查出行目的,行中加强行程监管。

对此,网友们也纷纷表达看法:有人气愤地说“自己想非法滞留,却让我们这些真正旅游的人可能失去免签便利,太自私了!”;

也有网友理性建议“出门旅游就是代表国家形象,哪怕不做什么特别的,遵守当地规则和行程安排,就是在维护口碑”;

还有人补充道“希望旅行社除了收押金,也能多宣传违规后果,让大家提前知道脱团不仅害自己,还害整个群体”。

这些网友的声音,其实也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

近期直播推荐

扫码进群,解锁求职全攻略!

还在为投简历焦头烂额?还在苦等内推无门?留学生日报求职群,为你搞定这些烦恼:

求职资讯不定时更新,抢先一步拿offer
简历修改 + 面试策略,助你精准定位岗位
海内外名企内推名额,直达HR邮箱
✅ 不定期线下招聘会 & 求职沙龙,拓圈拓岗
✅ 行业大咖空降分享经验,答疑解惑
✅ 还有机会获得限量喜福利,等你来拿!

留学生日报希望陪你走好求职这段路,扫码进群,一起上岸!

多说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机制,很多小伙伴反馈收不到更新,这里建议大家将我们的公众号加一个星标,以免错过推送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