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衣照里的晚清女人,她到底丢了什么

晚清时期,一女子为了换取食物,让洋人拍下了裸替照片

前些天偶然瞥到那张老照片,有点扎心:照片里女人的眼神,说实话,挺难形容的。像是愤怒?又有点麻木,还有点莫名的倔强。人们说时代毁人,其实轮到她们头上,更多的是活着还是死去的选择题。

晚清到底是个什么光景呢?咱们现代人,可能很难想象什么叫“娘一天没米下锅,孩子就得喝稀汤”,更严重的时候,有邻里饿得散了骨头的,就只剩下一张低声哀叫的嘴脸。北方水旱灾连着来,南边又有洋人打上门;比起外敌入侵,更让人痛苦的,其实是“家里没法过”的那个冬天。

晚清时期,一女子为了换取食物,让洋人拍下了裸替照片

咱们说的这位女子,姓甚名谁,没人记下来——谁有空记录她?大家更在意朝堂上哪位大臣下台,洋人枪口指向哪,而她,就是困在荒年沟壑间的一根野草。她或者还有个年幼的弟妹要哄,或者老母亲卧床不起,她自己也不过二十出头的光景。饿得走路都打晃。

有一阵子,镇子上新来了洋人。他们带来的面包罐头,是土人没见过的洋玩意儿。有人说洋人怪异,有人说他们大方,只要肯配合他们照相,就能换一份饭。不必问她心里怎么想的——就跟刀架脖子上一样:明天和饭,得有一个选。

晚清时期,一女子为了换取食物,让洋人拍下了裸替照片

照那天,大概是个阴天——天光灰扑扑的,屋子里照例冷得人心发抖。洋人摆弄着机器,女孩子脱了衣服,胳膊肘和膝盖都透着骨头。镜头前面,她咬着嘴唇,像是还没学会顺从,却又别无选择。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小的时候春天吃到桃花糕的味道,也许只剩下肚子的咕咕叫。

咱们时常感慨:再难的岁月,只要有口粮也能挺过去。可在乱世,尊严拿什么抵茶饭?邻里间愿意帮衬,可是在这荒年,谁家也留不下余粮。她脱下衣服的那一刻,也许想的是“只要能活一天就算一天”。但偏巧,这种事一旦做下去,回头路就断了。

晚清时期,一女子为了换取食物,让洋人拍下了裸替照片

有些老乡瞧见了照片,背后窃窃私语,有人咬牙骂她丢人现眼,也有人明知嘴硬心软,“谁都有饿死的时候”。其实,这点人情冷暖,衬得她更孤单。过后据说,她拿到一块硬饼,回头走得很急,像是要甩脱一身灰尘。照片传开后,她的影像成了“洋人眼里苦难中国”的一块证据,再没人关心过她后来活下去没有。

想想那时候的中国女人,地位低也是真,世道苦也是真。妇女在家里,往往不配有个正眼,遇上实在撑不过去的日子,就像写在脚心里的字,被生活一遍遍擦掉。可是说到底,时代太大,人太小——很多事不是你想“贞洁”,就真能守得住的。

我总觉得,这故事要说悲,其实谁也谈不上高高在上地评断她。她的那点挣扎,既是她自己的,也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被裹挟着的无名人的挣扎。要说做出选择的人可怜,没被逼着做选择的人,其实只是运气稍好罢了。

你说那年洋人为什么喜欢拍这种照片?他们说是“人道纪录”,但难说没点猎奇或者优越感。老百姓眼里的屈辱,在异国相册里被当成谈资。后来看的人,把照片拉到最大,讨论历史的厚重,却没人问问,“她后来还活着吗?”

历史后来怎么转弯的,我们都晓得。革命风起云涌,世道慢慢理顺。老照片里的苦相渐渐成了教科书里的一页。“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三句话,咱们也早听腻了。可一想到照片里的女人,心里还是堵得慌。那种被生活逼到角落的孤苦,是不是真的“新中国成立后”一下就烟消云散了呢?

好多时候,人生被盖上一层“大时代”的锅盖——你挣不挣扎都在里面翻滚。照相机按下快门的那一刹那,她可能在想,等雨过天晴,到底还要熬多久?会不会有一天,拿着照片的后人,记得她其实也有名字,有亲人,有一双赔本的手?我们啊,老喜欢在历史里寻找意义,其实她当年最大的愿望,大抵不过是“熬到明天”。

说到这儿,也不必刻意升华什么。愿你我生于安稳年月,吃一口饱饭的时候,别忘了那些“没得选”的人。“命运”这东西,有时就是一个糊了的馍,和一片叫不上名字的黑暗。照片里的她,那会儿也是这么明白的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