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精品好剧,就是有那种看5分钟就让人入戏并想一追到底的魔力。

只是,这样的精品好剧,在全球剧集品质狂降级的现在,凤毛麟角,好在《造雨人》(The Rainmaker)出现了。

截至目前,它是今年唯一一部,因为品质太精美,每集更新后,我都舍不得看完的剧集。

这部剧的精美是全方位的,包括不限于:影像艺术让人赏心悦目,全员演技精湛,剧情细密扎实又充满曲折悬念,节奏干脆利落又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剧集选用了非常经典的视觉影像风格,画面基调充满层次感和艺术美感。如果随手截屏,都像精心设计的艺术构图。

最绝的是,剧集用故事感饱满的画面语言,塑造出光鲜亮丽之下,暗黑窒息又凝重惊悚的悬疑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晴空万里之下的绝壁边缘,看似危险明确可以避让,却又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与差错。

剧中角色不算特别多,但每一个角色的表演都非常有分量且精彩,相互之间互飙演技的场景更是让人大呼过瘾。

通过大量的特写、大特写镜头,将演员们极其细微的眼神、表情、动作演绎都进行了精准捕捉。要知道,特写、大特写镜头对演员演技的要求非常苛刻,他们要绝对专注且灵敏反应,才能给到最惊艳、准确、抓人的瞬间表演。

以第四集的电梯戏为例。

开庭前,梅尔文(丹·福勒 饰演)走进了男主鲁迪(米洛·卡拉汉 饰演)搭乘的电梯,鲁迪恰好接到了同事的电话,并得知梅尔文的杀人手法。鲁迪瞬间紧张莫名,只得趁信号中断挂掉了电话。

当电梯间只剩梅尔文和鲁迪时,梅尔文笑着用平静得近乎温柔的语气,冷不丁问鲁迪:“是你杀了我母亲吗?”

鲁迪当即傻眼,惊慌否认。

梅尔文又继续平静道:“有人告诉我,是你干的。”

鲁迪惊得手足无措,赶紧否认三连,开始吞吞吐吐地解释、辩驳。

梅尔文继续探问鲁迪为何对他这么感兴趣,鲁迪不得不用一个接近真相的借口应对。

然后是两人无声的对质与眼神交流。

一场90秒左右的戏,不仅精彩刻画了两个角色的内心较量,也通过他们的对白点出了两人各自的焦点问题与核心冲突。

对于梅尔文而言,母亲的死亡一直是他的梦魇和想要解开的谜题。对鲁迪而言,对医院的起诉与调查是他最想要推进解决的问题。

在这场戏中,两人的表演都精彩至极。

丹·福勒的演绎将夺命护士给人的迷惑性、狡诈性、恐怖感、诡异感等多重特点塑造得入木三分。

米洛·卡拉汉的演绎将男主与变态杀人狂独处的紧张、焦虑、恐慌、自保本能,以及不泄露调查意图的多种复杂情绪演绎得精准细腻、生动饱满。

整体而言,前五集的剧集悬疑惊悚氛围满格,情节精彩且密集,叙事严谨。没有一句台词、一个镜头、一个情节是无效的;节奏飞快,错过一句台词可能就错过重要的情节信息点;演员整体演技精湛,群像角色丰富立体,几乎每个角色都有高光瞬间,有很多让人过目不忘的演技名场面。

从前五集看,剧集由三个案件交错成三条叙事线。

其中,男主帮助一个在医院治疗时失去儿子的母亲寻求司法正义是剧集的主要叙事主线。

男主的职业选择、从业遭遇、抗辩过程、取证经历、感情状态变化等事件构建成剧集的价值探讨线,聚焦对家暴、医疗事故、司法正义、职业道德等多重主题的深度探讨。

与此同时,剧集还有一条夺命护士连环作案的故事线与主体故事交织推进,不断为主角团理清真实案件脉络增加困难与悬疑感。

从前五集的剧情发展看,夺命护士这条故事线最后很可能会将男主的职业困境与司法正义产生更深重的冲击与破坏。比如,夺命护士会选择男主为其辩护律师,将理想主义的男主置于毁灭性的戏剧冲突中。

整部剧共十集,前五集各方面呈现都非常惊艳,如果水准不掉线,保持到最后,这部剧可以算是一部非常接近完美的精品好剧了。

剧集和1997年上映的同名电影,都改编自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 的同名畅销小说。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特·达蒙等主演的电影相比,剧集情节更加丰富、曲折,关键角色的塑造更加饱满、立体,剧情故事也更加复杂惊悚。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剧围绕一个主要案件调查诉讼推进。虽然每集都有进展,但每集也都会发生更多增加案件审理的其他矛盾。看剧的过程,就像跟着主角团,进行真实案件的调查取证论辩一样。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程序都让人触手可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