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你是河南人吗?你觉得自己是否像路遥所说的那样具有吉普赛人的特征呢?作家路遥曾经说过,河南人就是中国的吉普赛人。
言外之意是说河南人具有高流通性,相比于国内其他省份的民众,河南人似乎更“喜欢”流动,几乎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
现实的数据似乎也能证明,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数据显示,河南人的流出规模超过了1600万,在31个省份中排第一。
那么问题来了,河南人真就这么喜欢背井离乡吗?还是说有别的难言的苦衷呢?
河南的人口外流比东三省还严重
最近几年,提到人口外流,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北三省。在全国各个城市,东北人似乎也很多。东北的人口外流现象确实严峻,但实际的情况是河南的人口外流更严峻。只是由于河南人口基数庞大,所以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河南人口外流的情况。
从规模上看,有高达1610.1万河南人流向外省,这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比排在第二位的安徽整整多出了四五百万人的规模。对比之下,黑龙江省的人口外流只有393.24万人,吉林省的规模为241.4万人,辽宁省的规模为187.43万人。
通过对比就能看出来,河南才是全国人口外流最严重的省份。从具体的流动方向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是河南人主要去的地方。大量的河南人去了广东、浙江、江苏、上海以及北京,流入这五个地区的人口占河南全省总流出人口的62.4%。
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外界已经将这座城市调侃为“豫杭”。2021年,杭州的常住人口有1220.4万,河南人就达到了192.3万人,占比规模为15.8%。
这是什么概念呢?杭州本地人的占比也仅有17.8%,河南人仅仅低了两个百分点。从河南省内部来看,一方面各个县市的人口向外省流动,另一方面,郑州作为省会,又在拼命吸纳其他县市的人口。
同样是2021年的数据,河南11个地级市的常住人口都在减少,只有郑州市新增加12.5万人。河南省的常住外省人口比例高达13.97%,对比之下,邻居山东省的规模只有4.19%。
广东省是河南人去得最多的省份,而广东人常住外省的比例只有1.72%,广东省流向外省的人口规模也只有168.72万人。不得不说,河南和其他省份比起来的差距相当大。没有人,河南又怎么可能会发展起来呢?
河南留不住人才
谁都知道,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但是作为中国人口数量庞大的省份,河南从不缺人,唯一缺的是人才。整个河南上亿人口规模,没有一所985高校,只有在省会郑州有唯一的一所211高校,郑州大学。
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在100万人左右,规模占到了全国高考人数的10%。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资源,整个河南的本科院校只有60所,在31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三。
也因此,在高考这种激烈的竞争中,河南所有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都得报考外省的学校,几乎留不在省内。一旦去外地上大学,就意味着这个河南人将要永远地离开家乡了。大学毕业以后,其中的绝大多数都会在外地找工作,而不是回家。
哪怕是郑州大学,超过4成的毕业生也会选择到外省就业,因为省内的工作岗位竞争太过于激烈。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大量的学生向外流出,等到工作以后也会留在外省,由此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省内既留不住人,也吸引不了外省人前来。
表面上来看,河南的经济总量排全国第五,可实际上,那全都是用数量堆积起来的,几乎没什么质量。2015年的时候,河南全省的普通高等学校只有129所,数量规模少,分布还极其不均衡。
郑州,一个省会城市就集中了其中的55所,占比规模为43%。其余23所普通高校位于新乡、洛阳和焦作三市。还有一些地级市,多年以来根本就没有本科院校,直到2019年以后才打破了这种局面。教育不均衡导致的人才数量差距很大。
比如郑州和周口两个市,2019年两市的人口分别是972万和880万,但是郑州的专业技术人才为73万,周口市只有24万。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新乡、平顶山、南阳几个地区,其他地区的专业人才数量普遍偏少。
以上还只是河南省内的对比情况,如果和其他省份对比的话,河南每年培养出来的那点专业人才在规模上就更拿不出手了。更何况,原本应该属于河南省自己的人才,在接受过高等教育后,也都流向了外地。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不留在家乡,河南人肯定会反驳:难道要我们用爱来发电吗?薪资水平倒数第一谁都希望涨工资,河南人更想涨工资,但截止到目前,河南的薪资水平在全国排倒数第一。
国家统计局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河南只有84156元,排名倒数第一。私营单位平均工资48841元,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两者综合起来的总平均工资,河南省排倒数第一。
所以说,也不用费力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没有收入,肯定留不住人,也留不住年轻人,更留不住人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很多会选择留在外地,哪怕是留在河南省内的,很多也会选择到省会郑州去发展。
由此就产生了一种虹吸效应,所有的人才都持续流向了经济发展更好的地区,而落后的家乡随着人才的枯竭也就更加落后。至于庞大的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其中的年轻人100%都选择到外地打工,有的选择在省会郑州发展,绝大多数则去了外省。
年轻人都离开了故乡,留下来的都是老年人和儿童,可以想象,整个河南省又怎么可能发展起来呢?薪资水平低的背后,是全省没有现代工业产业,没有工业产业的背后,又是因为河南人需要种地。
1.6亿亩的土地只能种庄稼
河南有着广袤的平原,多年以来一直被称为中原粮仓,有1.6亿亩的土地,是稳定的粮食种植地,这一规模在全国排第二。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在现代社会,单单靠着种庄稼肯定养活不了庞大的人口。如此一来,河南剩余出来的大量劳动力只能选择到外地去谋生。
可能有人会说,难道就不能够在河南设置一些工厂吗?这样就能就近解决一些人的工作问题。确实有企业这么做了,富士康不就是在郑州设厂了嘛。但是由于河南吸引不了人才,即使建设工厂,大多数的岗位也都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
在这种局面下,产业的收益并不高,产业结构无法完成升级,进而也就不可能给劳动力增长工资。薪资水平低下,所以也吸引不了多少劳动力进场。换句话说,这依旧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由于产业规模不能升级,整体上的产业也很少,多数河南人还是得选择到外地就业。
从整体上来看,这就是区域发展和整体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国需要河南庞大的耕地,以保证粮食供应。可是,在粮食供应的同时,河南人该怎么提高自身的收入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谁都知道,现在种地非但没有收入,还得往里边倒贴钱,正所谓越种地越穷,在这种局面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河南跟东三省的情况还不一样,东北地区虽然也要确保耕地规模,但是当地的总人口较少,土地和发展的问题不会像河南这么突出。
中原地区人口众多,确保了耕地的规模,大量的劳动力就得去寻找别的生计。非要留在家乡种地,确实也饿不死人,但是别的地方都在发展,只有河南人不拿收入在土地上耕作,这对他们来说公平吗?
一切问题的背后都是发展问题,而且现在的老龄化以及低生育率状况,进一步使得上述问题更加复杂。所以说,河南省面临的情况是综合性的,仅仅增加几所高校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需要持续留住人才,同样也需要解决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简单来说,要让河南人看到希望,要让他们感受到薪资水平确实上涨了,这才能够从根本上阻止人口外流。结语从世界的范围来看,所有以农业产业为主的地区,本质上的发展都要落后于工业以及其他产业为主的地区。
这是目前产业结构的主要发展趋势。一方面,河南的耕地还要确保,但是另一方面,空余出来的庞大劳动力,他们的发展诉求也得保证。短时间内,河南省人口外流的现象还会持续,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各个产业领域,确保流到外省的人能够有收益上的保证。
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持续去思考如何发展河南本省的问题,留住人才是基石,最基本的一点是扩大高校和教育资源的配比。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都没办法彻底解决。河南人唯一知道的是,有大量的年轻人还得背井离乡。
参考资料:
《一年流出1.5个海南人口,河南有多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23年3月23日
《河南安徽四川外流人口超千万,主要去了长三角珠三角》 第一财经 2022年6月23日
《河南:着力破解缺人才难题》 光明日报 2019年9月22日
《去年河南十一市常住人口减少,郑州增加12.5万人》 第一财经 2022年5月25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