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坐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信誓旦旦地向媒体宣称"美国是我们最强大、最亲密、最可靠的盟友"时,坐在一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却漫不经心地抛出一句:"我不介意他与中国相处得很好。"这个被菲律宾媒体称为"外交车祸现场"的瞬间,彻底暴露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处境。
马科斯发表任国情咨文,这位曾经在南海问题上高调挑衅的总统,竟然全程避提"中国"二字,只以含糊的"新威胁"一笔带过。这种戏剧性转变背后,是菲律宾外交战略的全面溃败,更预示着南海局势可能出现微妙变化。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资料图)
马科斯7月访美原本是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他特意安排在国情咨文前会见特朗普,盘算着用南海问题上的配合换取美国经济让步。没想到特朗普反手就是三记闷棍,打得这位东南亚领导人晕头转向。
第一棍打在安全与经济脱钩上。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介意菲律宾与中国友好",直接把马科斯精心设计的"抗中换利益"剧本撕得粉碎。更讽刺的是,就在马科斯团队向国内吹嘘访美成果时,特朗普却向媒体透露"可能很快会访问中国"。
第二棍是那份堪称耻辱的贸易协议。特朗普政府将对菲关税从威胁的20%"优惠"到19%,远高于美日互惠的15%税率。菲律宾亚太进步之路基金会研究员皮特洛三世在分析文章中指出,这个协议存在双重荒谬:一是协议后税率(19%)反而比协议前(17%)更高;二是作为对美贸易逆差国,菲律宾竟同意对美国商品单方面开放市场。菲律宾经济学家协会测算,这种不平等安排可能导致菲每年损失18-22亿美元外汇收入,影响约25万个就业岗位。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资料图)
第三棍则是赤裸裸的战略工具定位。马科斯原想借南海问题绑定美国,特朗普却当着全球媒体的面,把菲律宾的对华政策自主权轻飘飘地"恩赐"了回来。这种"允许式宽容"恰恰证明了小国在大国眼中的真实地位——马科斯政府以为自己在下棋,其实只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马科斯站在众议院发表国情咨文时,明显学乖了。这位去年还高喊"绝不放弃一寸领土"的总统,如今改口称"菲律宾是所有人的朋友"。长达1小时10分钟的演讲里,"中国"这个词神奇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含糊其辞的"面对新威胁时保持克制"。
这种反常低调背后是三重压力的集中爆发。首先是国内政治崩盘。马科斯所在的执政党联盟在中期选举中惨败,失去对参众两院的完全控制。更致命的是,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及其家族成员集体缺席国情咨文,标志着政治联盟的公开破裂。与此同时,数千民众在国会外抗议,他们焚烧美菲领导人肖像,高喊"不做美国棋子"。
其次是东盟内部的孤立危机,菲律宾的单边亲美路线与东盟中立传统严重冲突。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明确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使得马科斯政府在地区舞台上日益边缘化。
最讽刺的是第三重压力——马科斯家族的历史包袱。当这位总统在国情咨文中高调反腐时,民众却记得其家族拖欠的遗产税。这种双重标准激起的民愤,让"反腐"演讲变成了政治讽刺剧。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资料图)
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那句"菲律宾亏欠美国"的表态,无意间揭开了美菲同盟的遮羞布。这种"亏欠"绝非客套,而是殖民心态的现代延续,体现在军事、经济、政治各个维度。
军事上,根据美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菲律宾需要承担23亿美元的美军基地建设费用,换来的只是几艘二手巡逻艇和模糊的安全承诺。前国防部长洛伦扎纳曾透露,部分高级军官晋升需经美方"默许",这种隐形控制让菲律宾的国防自主权形同虚设。
经济上,19%的关税税率与美日15%的互惠税率形成鲜明对比。在美国的盟友等级制里,菲律宾永远处在末流。
政治上,特朗普那句"不介意"的潜台词是:菲律宾的对华政策需要美国"恩准"。这种"允许式自主"恰恰揭示了小国的真实处境。正如前外长德尔罗萨里奥私下抱怨的:"我们总是被告知美菲是平等盟友,但谈判桌上的文件从不体现这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