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裤子现在看像两条灰色橡皮筋,但当年谁穿上谁就是全班最靓的崽。

90年代,人手一条的“脚蹬裤”,现在看起来真土

90年代,人手一条的“脚蹬裤”,现在看起来真土

小学二年级,转学生小雨穿着深灰脚蹬裤亮相,裤脚一蹦一跳像自带弹簧。

女生们围成一圈摸布料,连班主任都忍不住夸:“精神!

”放学回家,作者把“想要”写在作业本角落,妈妈第二天就拎着一块弹力布去了街口裁缝铺。

十块钱,半小时,松紧带一缝,一条“同款”诞生。

脚蹬裤成了隐形班服。

跳皮筋时裤脚不往上滑,跑步比赛直接省掉挽裤腿的步骤。

春天把裤脚剪两刀当七分裤,秋天加一截同色布又变回长裤。

运动会那天,作者冲刺到终点,左脚蹬带崩开,裤腿一路卷到膝盖,全班笑到蹲地上。

小雨把自己的备用裤子递过来,裤腰大了一圈,用回形针别住继续上场。

那天奖状没拿到,却换来一句“明天还你裤子”,比金牌还亮。

90年代,人手一条的“脚蹬裤”,现在看起来真土

五年级开始流行牛仔裤,同桌阿远吐槽“脚蹬裤像练功服”。

作者回家就把裤子塞到衣柜最底层,松紧带默默失去弹性。

初三搬家,妈妈把旧衣服打包准备扔,作者从蛇皮袋里翻出那条灰扑扑的脚蹬裤,布料已经磨出毛球,却死活不让扔。

理由含糊:“万一哪天跳皮筋呢?

”其实心里门儿清——裤子口袋里还粘着半块当年小雨给的水果糖纸。

去年回老家属院,拆迁墙上贴着“复古跳蚤市场”海报。

摊位上居然挂着七八条脚蹬裤,标价二十。

作者蹲下来摸了摸,弹力布比记忆里硬,颜色也寡淡。

旁边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问老板:“这裤子怎么穿?

”老板比划半天:“踩这里,蹦两下就行。

90年代,人手一条的“脚蹬裤”,现在看起来真土

”小姑娘试完在镜子前转圈,她妈妈举着手机笑:“好像我小学照片!

那一刻突然明白,脚蹬裤从来不是时尚单品,是九十年代家长钱包和小孩膝盖之间的完美妥协。

工厂批量生产的弹力布,承载了“既要耐脏又要便宜”的朴素愿望。

如今它被装进透明袋,贴上“复古”标签,像被展览的童年标本。

回家翻出那条旧裤子,松紧带彻底罢工,裤脚裂口处还留着当年妈妈手缝的线头。

作者把裤子叠好塞进抽屉,旁边是女儿的小学录取通知书。

三十年过去,脚蹬裤从街头流行变成时代暗号,唯一没变的是——每次摸到那条灰扑扑的布料,耳边还是会响起跳绳落地的“哒哒”声,和小雨喊的“快点,轮到你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