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阿联酋迪拜的一场商界会议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球抛出一枚“重磅炸弹”:“150个国家都想和美国谈协议,但我们见不过来。”他宣布,未来两到三周内,美国将单方面向部分贸易伙伴发函,设定新的关税税率。这意味着,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中国被特朗普视为“特例”,而其他国家将面临截然不同的策略。

12日,中美在日内瓦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取消91%+暂停24%的相互加征关税,保留10%的基准税率,并承诺90天内继续谈判。这一进展被特朗普称为“全面重启中美关系”,但他对中国的态度却耐人寻味。尽管美国此前对华关税一度高达145%,特朗普却在会后明确表示:“145%的税率意味着脱钩,没人会交易”,并强调“中国的情况特殊”。特朗普的“双标”背后,是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溃败。一方面,中国对美出口仅占GDP的2%,反制措施早有预案;另一方面,美国中期选举临近,农业州选民因对华出口暴跌而怨声载道。

特朗普为何称中国等国家是特例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自主突破,让美国科技封锁彻底破产。特朗普的“特例”表态,实则是承认对华施压无效后的止损选择。对其他国家,特朗普却摆出另一副面孔。4月2日,他曾高调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基准关税,并对60个国家实施最高50%的“对等关税”,号称“经济独立宣言”。然而,这场“解放日”闹剧仅持续一周便草草收场——4月9日,美国宣布对除中国外的75个国家暂停加征关税90天。

这一“例外条款”成为特朗普最大的战略失误。原本意图孤立中国的他,反而将美国推入孤立境地:欧盟启动报复性关税,日本抛售美债,东盟加速与中国深化合作,甚至传统盟友墨西哥也拒绝配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0.2%,而多国联合构建的“去美元化”贸易网络,正悄然瓦解美国的经济霸权。特朗普的“缓兵之计”彻底失效。90天缓冲期让各国获得喘息空间,转而结成抗美联盟。

特朗普为何称中国等国家是特例

中日韩重启自贸谈判,欧盟与金砖国家深化能源合作,东盟推动区域本币结算。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坦言,中国反制为各国提供了“防护伞”,而美国却因失去经济中心地位,沦为博弈中的被动方。16日的宣言,标志着特朗普从“全面进攻”转向“重点打击”。他声称新税率将“非常公平”,并允许各国上诉,但这种单边设定关税的做法,本质仍是“锚定效应”谈判策略的延续——通过预设高税率压迫对手妥协。

然而,现实远比设想残酷:税务基金会研究显示,10%的普遍关税将导致美国GDP萎缩0.4%,若叠加报复性措施,经济损失可能翻倍。特朗普的“特例论”,折射出单极霸权时代的终结。对中国而言,特殊待遇是实力博弈的结果;对其他国家,则是美国无力维持全面压制的无奈妥协。这场关税风暴的背后,是全球经济权力从“美国中心”向“多极网络”的深刻重构。

特朗普为何称中国等国家是特例

当特朗普在迪拜喊出“发函加税”时,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悄然推进,东盟十国签署了跨境数字贸易公约,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发行了首批本币债券。这些动向揭示了一个真相:美国越挥舞关税大棒,世界越加速逃离美元霸权。特朗普的“换策略”,或许终将沦为全球化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声势浩大,却转瞬即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