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得聊聊刚过世的相声演员杨少华。一打开抖音,就刷到小央视频的作品,重温他朗诵的散文《惜别》,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杨少华老师啊,那可是相声界的老前辈。他1932年出生于北京,小时候日子可不好过,父亲早逝,和母亲靠捡煤核、卖废纸过活。12岁那年,他去了北京启明茶社当跑堂,在那里偷师学艺,相声的种子就这么悄悄生根了。拜师郭荣启时,穷得连拜师宴都摆不起,这段“野路子”出身成了他一生的争议,却也铸就了他不服输的性子。16岁登台,从天津钢厂钳工到曲艺团台柱,他像一块顽石,在岁月里磨出了温润的光。

杨少华真正火起来,是在遇见相声泰斗马三立之后。马三立对他才华十分赏识,把他纳入马家门下。此后,杨少华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蔫哏”风格。啥叫“蔫哏”?就是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犀利幽默,台上他总眯着眼,慢悠悠来一句:“我要开花!”台下观众笑倒一片,却不知这“开花”背后,是他半生蛰伏。20世纪70年代,他为马三立捧哏,配合默契;后又为马三立之子马志明捧哏,二人共同呈现了《戒烟》《地理图》等经典相声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90年代,杨少华遇见了赵伟洲,两人合作的《枯木逢春》,让60岁的他迎来事业第二春。2003年,他与儿子杨议搭档表演的对口相声《肉烂在锅里》,获得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4年起,他在《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剧中饰演杨丰年,那个有点贫又热心的天津老头,成了几代人的快乐回忆。2018年,87岁高龄的他与林永健、李明启等人共同表演小品《为您服务》,展现了他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如今,杨少华老师就这么走了,让人猝不及防。他的一生像极了一出相声——前半段是苦中作乐的“垫话”,后半段是酣畅淋漓的“正活”,而落幕时,台下掌声未歇,台上人已悄然离场。抖音里那段《惜别》,他朗诵得那么深情,仿佛在说自己的故事。我们不舍,但更该珍惜他留下的笑声和作品。

相声这门艺术,靠的就是一代代人的传承。杨少华老师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德艺双馨”,他不仅自己说相声,还培养了众多后辈,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的离去,是中国相声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留下的艺术财富和精神遗产,将继续激励后来者。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杨少华老师用一生诠释了相声艺术的魅力,他的笑声将永远留在观众心中。愿先生安息,他的艺术精神永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