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今我们的和平生活是前辈们冒着枪林弹雨打出来的,从清末开始,中国面临外敌的入侵,一代爱国有民族气节的国人们,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将外来侵略者赶出中国。
作为抗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路军为抗日战争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共有三个主力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位师长分别是林彪,贺龙,彭德怀,副师长分别是聂荣臻,萧克,徐向前。
纵观八路军三个师的师长,副师长都是建国初期大名鼎鼎的高级将领,其中有五人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只有一人遗憾落选,此人就是120师的副师长萧克,在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书香门第,弃文从武
1907年,萧克出生于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923年,萧克考入一所师范大学,起初他打算继承自己祖辈,当一名读书的知识分子。
可当时革命的思想传遍全国,萧克也深受感触,1925年,萧克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只身前往广州,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该所后来归入黄埔军校,毕业后,萧克跟着大部分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全国各地征战。
自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萧克转投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对于革命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起义失败后,萧克回乡发展组织,次年,参加了由朱老总,陈老总领导的湘南起义。
萧克作战英勇,在宁都攻城战中,他一马当先,率部第一个登上城墙,文人出身的萧克,在作战方面,像是一个冲锋队队长一般,不仅不怕牺牲,而且指挥作战很有一套。
在反“围剿”时期,萧克身上的任务很大,在担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的时候,率部有力配合了主力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萧克担任红六军团团长,率部西征,为红军大部队转移开辟通道。
面对敌人的层层包围和堵截,萧克率部从江西永新出发,用双腿跨越了湖南,江西,等多个省份。
在几十股敌人的追赶围堵下,硬是穿越敌境两千余公里,堪称一个奇迹。不久,萧克与贺龙的第二军团会师。
在长征期间,萧克为保存红军实力,让红军顺利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本人在党内的职位也一路高升,担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萧克弃文从武,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了他对党的忠心。在红军时期的萧克,可以说不仅资历深,而且表现也很出色。
八路军三大副师长之一
自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冰释前嫌,共同抗日,在民族危难之际,作为有血性的中华儿女,枪口一致对外,这种民族大义在,中华民族就不会亡。
全面抗战后,八路军组建了三个师,萧克担任120师的副师长一职,在军队中的地位已经是非常高了。
在当时,八路军一共有三个师,三个师长外加三个副师长,萧克负责协助120师师长贺龙开展相关工作。
在120师担任副师长期间,他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与贺老总一起,协同友军打了一场忻口战役,取得了较大的战绩,收复了不少曾经被日军占领的城市。
1940年1月,萧克指挥了反击敌人的“十路围攻”,消灭了几千日伪军外,还巩固开辟了大量根据地,为日后东北的解放开创了有利的条件。
作为八路军的副师长,萧克在抗战时期不仅消灭了大量敌人,还扩大了根据地,让八路军的影响力提升很大,这些功劳虽然算不上特别大,但可以说是合格的。
解放战争时期,萧克服从组织安排,不再担任前线指挥的事务,参与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担任该校的副校长一职。
因萧克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在军中应该算是有文化的将军,由他担任军校的负责人之一,也是人尽其才。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萧克重回部队,担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指挥部队南下,在几大友军主力的配合下,歼灭了南方白崇禧以及余汉谋集团的数十万人马,解放了西南诸省,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上的残余力量。
建国后,萧克的主要工作依旧是负责军事学院的筹建以及军事训练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于他来说是得心应手的。1955年,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并且排在第一位。
现如今,许多人认为萧克授上将低了,按照他的履历和功劳,可以授元帅或者大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
当时的授衔是相对公平的,萧克将军对于自己授上将也很满意,并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这是老一辈革命者的担当和责任,他们看中的并非肩膀上是几颗星。
作为八路军的副师长之一,萧克虽然没有被授予元帅,但他晚年的官职很高,在1980年,他当选为政协副主席,成了副国级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萧克晚年所写的《浴血罗霄》出版后反响非常好,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成了唯一获此殊荣的上将。
虎父无犬子,萧克发儿子也很争气,独子萧星华在萧克夫妇的培养下,成就也非常高,成了一名少将。
萧星华与萧克在性格方面很像,父子两虽然在特殊时期被下放,但心态保持得很好,不争,没有怨言,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着。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102岁。
在开国将帅中,萧克是一名高寿者,这或许与他平日生活和工作中的心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健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结语
萧克弃文从武,参军报国,为广大的工农解放而革命,他真是非常了不起。
论资历,能力,萧克完全可以媲美元帅和大将,作为八路军的副师长,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萧克在荣誉面前他没有争执,没有怨言,这是一位老革命者的胸怀。
在特殊时期,萧克的处境一度非常落魄,离开了军队,被冤枉,被批评。对此,他保持一颗明亮的党心,做到问心无愧。
晚年,萧克不仅成了副国级干部,更是获得了文学大奖,他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上将,无愧于“军人学者”的称号。
参考资料《萧克上将简介》,《百岁开国上将萧克的传奇人生》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