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徐行 编辑袁畅

在业界,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是一位横跨宏观、策略、固收和政策的知名分析师。

他尤其擅长把握和分析大类资产的趋势性变化,而他最近在有关平台上的一次演讲,再现了他独到的大格局和大逻辑框架。

在张继强看来,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今年要开始逐步转到权益上。股市只要不是高斜率增长,以震荡为主或者震荡慢牛为主,还算是健康的。

他特别建议,尽量忽略对股市指数的判断,多做一些结构性的机会,因为后者是最大的胜负手。

而债券市场在这个时候确实没有特别好的策略,它不是熊市,还有绝对回报,但是绝对回报确实比较低,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市场。

金句:

1、

股市从2024年“926”之后就应该抛弃熊市思维,任何一个比较明显的调整都是机会。而债券市场总体操作难度大大增强。

2、

今年有三大主题非常值得关注。一个是稳市场,一个是反内卷。第三是促消费。总体来讲,反内卷毫无疑问是大家公认最核心的一条主线。

3、

保险今年的保费增长中的30%会投向股市,之前欠配股市的也要进行补仓。同时个人投资也有一部分加仓。所以今年股市的流动性还是非常不错的。

4、

黄金我们感觉看不出大的方向,可能从战略上留一半的仓位就已经不错,跟过去三年不太一样。

5、

今年,A股和港股经历了4个底。去年926是政策底,今年4月6日是情绪底,5月7日是资金底,最近一段时间是价格底或者业绩底。

6、

最近一段时间,股市以震荡慢牛为主,总体还算是健康的。所以,尽量可以稍微忽略对指数的判断,多做一些结构性的机会,这是最大的胜负手。

7、

今年是事件驱动、多元投资、左侧交易的一年。到目前为止,事件驱动特征还是特别明显。事件驱动中,信息优势、对赔率的把握、灵活性的把握比较重要,所以今年规模比较小的灵活性的资金相对受益。

8、

债券市场在这个时候确实没有特别好的策略,它不是熊市,还有绝对回报,但是绝对回报确实比较低,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市场,是一个低回报、高波动的市场。

9、

可转债本来在这个时候是一个特别好的品种,在今年也一直判断转债比纯债要好。但转债和股票有差距。主要差距第一在于贵,第二是可选的品种少。

(下文采用第一人称,部分内容有删节。)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要适度转到权益

今年基本的判断,目前情况还可以。比如,我们在年初的时候(判断),今年确定的事情是,资金面会比较宽松,最重要的事情是做好自己。

还有上一次和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们判断股市从2024年926之后就应该抛弃熊市思维,任何一个比较明显的调整都是机会

债券市场今年不是一个熊市,但也不是牛市。总体操作难度大大增强。当时我们判断很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大家吃了一个季度的票息,可能三天利率上行就被吞噬。

我们之前还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判断,从大类资产的角度来看市场,也许能看得更清楚一点。从股的角度,它的回报在未来的两年会有所提升。也许指数5~10(个百分点的涨幅)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估计,如果从估值和盈利驱动的角度来讲。

从波动来看,它又在下降,涨跌又不对称。但是债券市场波动在上升,虽然有绝对回报,但回报在降低。从大类资产角度,当然是慢慢从今年开始就要适度转到权益上。

我相信这些判断,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外部全球秩序结构重塑

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再花一点时间跟大家简单捋一下。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外部的大环境,每年我们都会给一条主线,在过去3年、4年,我们给的主线就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切换,这是主导市场的最根本的背景。(这条主线)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转型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绩。

过去三年AI也是外部的一个最重要的主线,这对我们把握(行情),尤其股票的结构性行情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又多加了一个东西,就是全球秩序结构。这背后也有AI革命等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秩序的重塑至少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在地缘层面,北约的经费开支慢慢会提升到5%,对应在军工军贸、包括一些小金属的链条,是大家的一个关注点。

第二个在金融层面,包括美元今年走弱的问题。一些数字货币相关的议题,海外金融放松的议题等,不过这个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波,跟年初的预期还是有一点不同。

第三个层面就是经贸的层面了,美国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达到预期,也是经历了几个来回,最早的时候大家觉得美国经济好像要衰退了,虽然我们不太同意那种看法;后来又有一些声音说美国“金发女郎经济”,我们也不完全同意,也没有那么美好。到现在为止,大家慢慢又形成新的共识了。美国进入了一段时间的轻度滞胀或者类滞胀的环境中。

从全球来看,最近日本企业的盈利的数据还是不错的,欧洲、日本都增加了一些财政支出,尤其在军工方面,欧洲力度不小,所以相关的板块大家需要关注。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反内卷是最核心的一条主线

回到国内。我们现在经常说,供求还是存在一定所谓的不平衡的问题。

这背后当然有很多原因,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对制造业的重视等等。每次遇到经济下行,我们一般都是通过投资或者供给去解决短期的问题,这就增加了长期的供给。因为投资短期是需求,长期就是供给。需求端这几年正好赶上房地产的下行周期,所以内需确实偏弱一点。

这就解释了过去几年,宏观和微观上容易有背离,债券市场好一点,债券市场对实际GDP不敏感,股市没有盈利的驱动等等情况。宏观在微观上的映射,就是所谓的内卷。这是我们的一个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今年有三大主题非常值得关注。一个是稳市场,尤其在股市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第二是反内卷。第三是促消费。总体来讲,大家对促消费力度还有分歧,反内卷毫无疑问是大家公认最核心的一条主线。

但反内卷背后至少有5个部门,包括中央、地方政府、金融、行业协会和企业。中央目前明显加大退出的机制,还有价格的一些不正当竞争和价格的一些法规的建立,从制度上对整个行业的生态供求关系会有一定的好转。

但是真正核心的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过去几年通过招商引资等等行为模式,确实对推动整个产能的上量起到了很强的作用。它的KPI能不能有所改变、受到约束,我相信正在有所作为,主要是在统一大市场的环境当中去约束。

行业协会就不用讲了。金融口最近也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企业端我相信更多的包括在税费、劳动保护和账款有所作为。

所以,反内卷仍然是我们后续看待经济和市场的最核心的一个主线,值得继续关注。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今年目前表现特征还是生产强,内需稍微弱一点。这次反内卷希望对这种格局会产生一点影响。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流动性非常不错

第二,5%的目标,今年实现的概率越来越高了,因为上半年实际GDP就已经达到5.3了。下半年由于高基数的效应在四季度会出现,所以四季度同比有所回落也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高基数。这点大家心理上有一个准备。

第三,通胀方面,七八月份正好处在一个低基数效应的关口,所以大家看到七八月份的PPI和CPI应该都能相应地看到一些拐点。但是不要形成一种错觉,好像反内卷刚一实行就开始好转。其实7月份的PPI比预想的还是要弱了一点,主要是因为期货的价格领先于现货,所以价格中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到年底这阶段,我们觉得 PPI可能会修复到负的1.5左右。也有一些声音说,年底可能目标是0%,我们觉得可能实现的概率还是比较低。CPI到年底可能小幅抬升到0.5左右的水平。

物价持续低迷的状况,在未来的几个月得到一个比较明显的修正,如果有需求更好的配合,可能这种再通胀的效应就会更好一点,但目前还是需要继续观察。

第四,融资需求方面,总体来讲一般。今年各个部门的融资需求差别特别大,目前为止,信贷数从调研情况来看确实一般,因为6月份是个大月,7月份一般就被透支了,本身就是个小月。所以从票据数据来推断,7月份的信贷数据也确实不好,但是社融数据不错,包括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也比较低,也分流了一定的资金。因为银行也在反内卷,所以这个时候信贷利率如果不明显的调整之后,对需求是否有压抑,也值得关注。

这里有个变数,就是今年重要会议中提到了政策性金融,也许还有几千亿资金,什么时候投放就变得比较重要,可能能起到一定的撬动作用,值得大家关注。

出口的数据还是非常不错的。出口数据越好,内部包括房地产去托底的压力就会更小,所以房地产最近的价格确实有点走弱,但出现它的政策逆转概率不是特别高。北京也出了一些新的政策,更多还是视为一个局部的行业困境或者困难为好。

我们专门提一下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在5月7日降准降息之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因为一年期的定存利率终于突破了1%,整个资金的活性会大大增强。这对资本市场,无论对股和对债,都是流动性的利好。所以股和债目前流动性都是不错的,基本上货币政策,目前还处在舒适区。

从央行的四大目标来看,增长方面上半年超预期,全年实现5%的问题应该不大。通胀这之前是有压力的,这次反内卷后叠加技术效应,都在慢慢好转,这种压力也慢慢减轻,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供给和需求端都得有所发力才行。之前大家总觉得货币政策或者需求端(有所作为),但是供给端也是有很多可以作为,所以这方面央行的压力已经减小了很多。第三包括资产价格,第四包括国际收支平衡,目前都还算平稳,所以央行总体还是处在一个舒适区。

不过央行如果要降息,一般来讲是通过这么几大指标来判断。目前我这里罗列的6大指标(GDP、社融、物价、房价、汇率、银行息差)当中,房价应该略有压力,其他几个都指向中性,甚至不易降息。

所以,我觉得,在8、9月份,降息的讨论还不是主流,重要会议当中也没有提到降准降息,所以这还需要一点时间。一般来讲,大家也不用去打听会不会降息,基本上就跟着指标就行了。

目前我们看到,股市和债市流动性真的都非常不错。资本市场今年讨论也比较多,都在争论,究竟钱从哪里来?在我们看来,一部分是量化的钱,今年量化产品发的非常好,还有固收+的混合类产品最近特别受欢迎,保险今年的保费增长中的30%,包括之前欠配的还要进行补仓。当然个人投资也有一部分。所以今年股市的成交量从这几个来源来看,流动性也还是非常不错。

港股稍微复杂一点。两个月前,是港股流动性最好的时候,当时海外有一些资金在慢慢配置,海外利率也非常低,南下也有一些资金的流入。最近一段时间,这种资金流入好像稍微有所放缓,无论股债的流动性都不错,甚至A股的流动性比港股还好了一点,值得关注。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事件驱动特征明显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看看对未来一段时间大类资产的简单判断。

我们在上次跟大家提到,今年是事件驱动、多元投资、左侧交易的一年。

到目前为止,事件驱动特征还是特别明显。事件驱动中,信息优势、对赔率的把握、灵活性的把握就比较重要,所以今年规模比较小的灵活性的资金相对受益。

第二,今年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怀疑波动率会有所上升。因为美股、国内的债、包括大宗商品,都处在一个位置,要么就特别低、要么就特别高,这时候特别容易受事件驱动,恰恰这时事件驱动又增多了,所以波动率大概率要上升。这一点值得大家关注,对于灵活性的资金是好事情。

今年多元资产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但今年的方向和以前不一样。以前一提多元资产配置,就配美股。今年我们知道除了美股之外,其他的市场,除了国内债,其他都是跑赢了美股的,非常有意思,值得大家关注。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黄金留一半仓位就已经不错

今年从各个大类资产往后来看,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对美股来讲,现在还真看不出特别空的意思。但是说它再能涨多少,也有一些顾虑。一个顾虑是估值,美股的估值是真贵,特别贵,在历史上比较贵。第二,宏观的象限处在一个成功投资的状态中。在轻度滞涨的时候对股来讲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但后续美联储要降息。以往的经验是,美联储真降息的时候,防御性的品种表现可能稍微要好一点。但现在可能时过境迁,不能简单参照历史,所以我们尽量对美股还是偏保守的看待,因为我们很多都是国内的资金,如果美股涨5%,我们涨5%,我们肯定做自己的市场。本土的市场我们更熟悉,我们更愿意做。所以,只要我们不犯美股大涨、我们做的这一种错误,尽量偏谨慎一点,没问题。

所以,总体来讲,我们认为是震荡率偏弱的市场。AI和防御性的品种,和利率敏感型的资产,值得关注,有点两头配的感觉。

第二就是美债。美债与我们之前的判断是一致的。我们之前把10年期国债的4.5作为一种分水岭。到4.5之上不用太悲观,因为美联储还有很多子弹没有打出来,在那个时候大方向上应该是有机会的;但是4.5之下,就有点尴尬。两年期向下3.6、3.7,向上4.0,基本这么个水平。两年期更好判断,主要根据降息的节奏。

但今年配美股、美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要考虑美元的走势。美元如果表现比较弱,看似美债赚了点钱,实际折算成人民币,就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了。

还有就是黄金。在5月份之后,我们建议要抛掉一半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黄金确实有所超涨。第二,当时中美包括地缘这方面还是有所缓和,关税还是有所缓和,它很重要的一个支撑因素就弱化了。后来还有其他的一些稳定币等等的影响。到最近这两周,可能还是有一些正面因素,比如对瑞士的加关税,因为瑞士是冶金大国,包括关税的扰动又多了一点,但是目前更多是有惊无险,昨天特朗普又提到他对黄金是不会加关税的,所以黄金还是出现了一定的调整。

黄金我们感觉看不出大的方向,可能从战略上留一半的仓位就已经不错。看不出太大的问题,(也看不出)极大的机会,跟过去三年不太一样。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多做一些结构性的机会

我们重点放在国内的股和债。

先看股。今年,A股和港股经历了4个底。去年926是政策底,今年4月6日是情绪底,5月7日是资金底,最近一段时间是价格底或者业绩底。当然,业绩底向上的弹性不足,但确实看到了价格底。

从这几个角度来讲,政策比较友好,资金非常充裕,所以具备了长期重估的逻辑。所以我们在今年一直讲,中国资产重估的逻辑来源主要就在这里。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坚持这个判断。更多是节奏和结构的问题。

节奏方面,最近一段时间海外也稍微有一些小的扰动,业绩驱动不是特别明显,所以这时整个涨幅或者斜率不会特别高。这时如果斜率特别高,反倒大家要小心,毕竟杠杆资金超过了2万亿,如果是高斜率上涨,我相信这不是特别健康。最近一段时间,以震荡为主或者震荡慢牛为主,我觉得总体还算是健康的。

所以,尽量可以稍微忽略对指数的判断,多做一些结构性的机会,这是最大的胜负手。

结构性机会方面,我们在今年2月份推的主要是泛科技,3月中推的是高股息加上一些主题投资,从6月份之后我们建议大家要从高股息切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当时反内卷。这些板块在我们看来还是值得大家稍微重视。资金活性很好,政策总体偏友好,但业绩驱动不明显,正好赶上业绩期,所以这种强叙事的板块相对会好一点。

到了10月底之后,如果大家情绪在某些事件之下达到了高峰,10月份之后,经济增速由于季节性和低高基数的效应之下有所放缓,有可能在那个时候又会出现一点强弱的切换。但是我觉得,反正未来一两年,总体来讲,中国资产长期重估的大逻辑,应该没有太大的改变。当然现在整个市场洼地慢慢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现状。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港股高股息是债基平替

港股方面,活跃度有可能稍微弱化了一点。

在年初,我们觉得港股的赔率最高,但是现在港股各个板块都有点尴尬。比如一些新消费有点贵,甚至有一些资金在观察有没有做空的机会。互联网在外卖大战之后,大家对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所以稳定有余、但是弹性(不足),或者说能不能重拾声势,大家还在观察。

硬科技最近纷纷报了一些业绩,业绩总体来讲不错,所以有一定的错杀,但是确实业绩背后的反应是不是大家的预期比较高,值得关注。

创新药今年表现最好,但创新药的研究门槛确实比较高。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可能都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大家追涨的意愿不是特别强,虽然大概率没有完全做完。

港股的高股息相对比较稳定的,是国内债基的一个比较好的平替品种。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债券市场事倍功半

对于债券市场,首先今年从基本面各方面来看,在某些方面甚至对债券市场还是偏有利的。但是不好的的地方在于,从情绪、估值和点位来看,确实性价比一般,公募基金的久期又偏长。从股债和风险偏好的角度,性价比的角度,略作下风,对债券市场不是特别友好。

2019年我们曾经出过一篇大报告,认为利率进入了一个长期下行的周期。但是今年2月份我们发了一篇报告对此做了一点修正。我们觉得,未来的三五年或者两三年进入震荡式的格局,向下大的空间有限,比如1.6可能就是偏下限的位置了;向上短期1.8,长期来看1.9 、2.0好像也是一个比较强的上行阻力位,进入这样一个区间。

债券市场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是,以前如果是震荡市,也是个很好的市场,可以吃票息。但现在利率的点位或者绝对水平确实太低,所以就导致这个时候很难有太超预期的票息。震荡期,光吃票息是不够的,甚至有一点小小的波动,可能前面吃的票息就前功尽弃。

所以,这个市场进入一个事倍功半的年头,包括明年。你费了很大的劲,获得的回报可能不如股,甚至不如商品、不如海外、不如港股,这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它进入一个事倍功半的环境。

最近一段时间,就进入一个看股做债(的阶段)。大家都是看股的脸色去做债。这也反映出,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的信心没有以前那么足,这是非常有意思现象,值得关注。所以,这是一个对运行特征的判断。

我们觉得,空间上,在短期1.6 、1.8,如果到明年可能1.5 、1.6,向上可能1.9 、2.0,基本上就是上下限了,波动空间不大,但是波动频繁,可能比以前要频繁得多

从操作上来讲,权益的暴露、波段的操作和票息在我们看来还能做,如果能做杠杆的话,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确实加不上来比较麻烦,品种选择不如以前。久期、企业信用下沉,在这个时候其实占不到大的便宜。今年我们看到长久期的利率债一般,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是零回报,可能还不如一些信用债品种。

总之,上次也跟大家提到,如果大家风险偏好比较高,今年债券市场可能更多是一种流动性管理的工具。银行、保险没办法,债券还是基本配置,这个时候尽量推一些微操操作或波段操作来应对,尽量做一些小的增厚。最近一段时间,微操策略也比较少了,甚至像有一些ETF的标的券,这时候是不是可以反向操作?存单是不是好一点?长端利率最近一段时间就围绕1.7小幅做波段,但是实际上操作难度比较大。反正债券市场在这个时候确实没有特别好的策略,它不是熊市,还有绝对回报,但是绝对回报确实比较低,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市场,是一个低回报、高波动的市场。

当然节奏方面,前两周还不错,这周就稍微尴尬一点。九、十月份的风险偏好总体来讲不低,10月份之后,供给处在淡季,再加上情绪到了最高点之后会有所回落,再加上经济基本面在高基数之下是否能好一点,这个值得大家关注。我们觉得,那个时候是不是又有点机会。

明年,我们觉得,整个波动和最近一段时间运行特征会比较像。波动肯定比上半年要大,而且很可能存在脉冲式的调整机会,主要不是来自于基本面,主要是机构行为。因为明年理财的平滑机制慢慢弱了。今年上半年,你买了理财,看的是去年的业绩,当然很好。明年再看今年的业绩,好像觉得有点一般,尤其相对股来讲,这个时候心态会不会有变化,就不清楚了。所以,后面稍微要提防这一点。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多杀多,或者说脉冲式的上涨,就会呈现阶段性的进二退一,就是上20bp能退回来10bp。

我们知道,在大家恐慌的时候可能就当做一种机会,今年我们也差不多。每次大家特别恐慌的时候,像两三周前,我们觉得到1.7之上可以关注点机会了,但也不敢追;尤其到1.6,我们是不建议大家去追的。

你说这个市场有没有什么利好,当然也有。除了基本面之外,最近央行对资金面还是比较呵护的,买卖国债一直还没有重新启动,这都是一些潜在的机会或者利好。

最近我们去银行交流,它的负债端因为也在反内卷,所以负债端最近真的利率在下行,利率下行之后,传到到存单、债券有一定的可能性,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对整个上行空间会有比较大的抑制。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可转债实操困难

最后谈谈可转债。可转债本来在这个时候是一个特别好的品种,我们今年也一直判断转债比纯债要好。

但是反过来讲,转债和股票有差距。主要差距第一在于贵,第二是可选的品种少。从这个角度,能做股的话,转债的意义就有限。如果不能做股,比如银行的金市、理财,包括保险账户,如果要做,可能以ETF或者公募基金的产品去博弈它或做贝塔的话,感受会更好一点。

(转债)个券现在120块钱以下的只有几十只了,(数量)大大收缩。从这个角度来讲,市场的操作难度是不低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虽然对股也挺正面,对转债也觉得会超过(现在),但我们(对转债)给出中性的判断,是因为性价比不好,操作难度比较大,在实操当中下不了手,这是比较麻烦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我们尽量把握一点贝塔,如果没有贝塔机会,或者没有ETF或者公募基金这种账户的机会,干脆就做一些正股或等等机会,会更好。

热闻推荐

分析师:债市投资是事倍功半

今年A股翻倍股超300只

A股牛市10大规律,本轮到哪了?

⭐星标华尔街见闻,好内容不错过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不代表平台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