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定不再使用美国港口,并向特朗普政府开出罚单,最高税率提升78%,既然特朗普坚持征收港口费,中方将采取反制措施使其无法获得相关收入,同时强调中国市场并非唯一选择且具有战略灵活性。   还有一周就要生效的美国港口新收费政策,至今让本国航运业摸不着头脑。   新加坡航运论坛上,美国律师安德鲁・麦卡利斯特的抱怨很有代表性:官方承诺的操作指南迟迟不发,连融资租来的中国造船舶算不算收费对象都没说清。   就在美方还在模糊细节时,中国已经用修订后的《国际海运条例》给出了明确回应。 这次中方的反制措施不是临时起意,9 月底公布的条例修订案里写得明明白白,只要有国家搞歧视性限制,就可能面临特别收费、港口进出限制等处罚。   要知道美国悬挂国旗的船队只占全球 0.6%,但如果把美资控股、租赁的船舶都算上,影响范围可就大了,毕竟美国的私募和银行深度参与航运资产投资。这招精准打击的背后,是对全球航运格局的十足把握。   特朗普政府想靠收费遏制中国造船业的算盘,早被行业数据戳破了。今年前 8 个月,中国船厂拿了全球 53% 的新船订单,和去年全年水平一样,连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都承认,打压政策没让航运公司转走订单。   更讽刺的是,美国液化天然气行业急得跳脚,他们直言本国根本造不出 LNG 运输船,2029 年前都没这能力,收港口费只会砸了自己能源出口的招牌。   要知道美国去年 LNG 出口赚了 340 亿美元,这可是他们能源战略的核心支柱。   中国的底气从来不只靠反制,而是早有布局。中远海运刚在沙特朱拜勒签了合作,要建占地十万平米的无水港,通过铁路专线对接达曼港,以后沙特的化工品出口中国会更顺畅。   像这样的海外枢纽还有不少,就算少了美国港口,“一带一路” 沿线的物流网络照样能转起来。   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这些巨头也用行动表态,不打算给美线货物加附加费,有的还把中国造船舶调去其他航线。   美国自己的行业都在唱反调,港口费政策刚公布,美国石油协会就急着游说,生怕成本上涨影响竞争力。   中国船东协会则明确支持反制,强调会保障供应链稳定。一对比就能看出,中方的举措始终站在维护国际秩序的立场,而美方的单边行动只会引发连锁反应,最后可能推高本国通胀,让消费者买单。   现在距离美方政策生效只剩几天,全球航运业都在看风向。中方已经把规则摆上台面,既守住了自身权益,又给全球供应链留了余地。这样的应对方式,才算得上真正的大国格局。   你觉得美国最终会硬着头皮推行政策吗?全球航运格局会不会因此迎来大调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