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50万的工作说离职就离职,不顾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不顾300:1录取比例,不顾这份工作的体面,穿上制服,走进玻璃幕墙大楼……

曾几何时,银行岗位是镶着金边的神话,多少人挤破脑袋也要进去。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然而,事情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银行工作一段时间主动离职,就连“银行行长”也要突然辞职。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5月,银行整体离职率大约19%,其中新员工失业率高达70%。

难道银行这个“铁饭碗”真的不香了吗?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金融专业的光环

曾几何时,金融专业的的光环,亮到需要年轻人打车去追——"双非"院校的学生想听一场大银行的宣讲会,得专门打车去名校"蹭课"。

会场里人头攒动,每一个座位背后,是三百份简历在竞争。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挤进这里,意味着一脚踏入了优渥安稳的人生,可观的薪资只是起点,丰厚的绩效奖金、全额缴纳的五险一金、带薪年假、节日福利、甚至定期发放的米面油,共同铸成了一个体面的生活模板。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朝九晚五周末双休,这份工作提供的舒适环境与社会尊重,是许多职业难以企及的。

成功入围者,堪称天之骄子。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家族的微信群会为一份录用通知连发三轮红包,喜悦漫出屏幕。

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庭的庇护与安排下,一路顺遂地步入这个"金色保险箱",从未怀疑过这份光芒会永远闪耀。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他们将时代的馈赠视为理所当然,认为这份体面、安稳与优越,本应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那是一个行业的镀金时代,也是一个关于职业梦想的幻象。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因为这座“围城”,困住的不止是他们的时间,还有他们的经历,有的还“痛不欲生”。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辞职风波

2025年4月初,一则“杭州银行行长虞利明突然辞职”的消息,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

尽管面临着高层人事变动,杭州银行依旧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根据2024年年度报告,该银行净利润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净利润增速一直位列A股上市银行之首。

2024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3.81亿元,同比增长9.61%;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69.83 亿元,同比增长18.08%。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业绩如此好,银行行长还离职,令外界疑惑不已。

殊不知,金色光环悄然褪去,银行岗位从神坛滑向现实。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过去象征身份与舒适的“VIP”待遇,如今被冰冷的“KPI”指标彻底取代。

工资条成为最直白的见证。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河北某支行柜员晒出的月度实发工资:4873元,这个数字与昔日“可观收入”相去甚远,仅能支撑最基础的生活。

绩效奖金越发缥缈,甚至出现“反向讨薪”的荒诞场景——发到手的钱竟要被追回。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舒适区早已崩塌,朝九晚五成为传说,取而代之的是上百万的存款指标、理财产品推销任务。

员工化身推销员,奔走于街头巷尾,纠缠于亲友之间。

身边的例子层出不穷。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三年前,李文以1:400的竞争比例考入某国有银行时,全家在饭店摆了三桌宴席。

母亲特意把录用通知彩印出来,摆在收银台最显眼的位置。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如今,他每天最怕的事就是打开手机通讯录——还有三十个客户要联系,这个月的存款指标还差一大截。

清晨七点,李文对着镜子练习微笑。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分行新装的AI摄像头会实时分析员工的表情,得分计入月度考核。

他想起入职培训时行长说的话:"银行人就要有银行人的精气神。"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如今,"精气神"变成了显示屏上跳动的分数:微笑弧度85分,眼神交流79分。

上个月的工资条还压在抽屉底层。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基本工资3200元,绩效奖金0,扣除五险一金后实发4876元。

同期进公司的程序员同学刚刚跳槽,月薪是他三倍。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办公室里没人再讨论买房买车,大家最常分享的是各大电商平台的优惠券。

下班时路过支行荣誉墙,2018年度"最佳服务支行"的奖牌擦得锃亮。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玻璃映出他匆忙的身影,西装还是入职时花两千元定做的,如今穿得有些褪色。

隔壁工位的小王昨天递交了辞呈,这是今年离职的第七个同事。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夜幕降临,李文站在银行门口点亮手机屏幕。

通讯录里那个备注为"某局张科长"的联系人,他已经犹豫了三天要不要拨这个电话——上次被对方直接挂断的忙音,还在耳边嗡嗡作响。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霓虹灯映在光洁的银行logo上,折射出模糊的光晕。

李文常常自嘲:“现在别人看我眼神,像看传销。”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最令人窒息的是无处不在的考核压力。

精细到微笑程度的服务质量监测,与业绩严格挂钩的奖惩制度,让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一旦出现投诉,底层员工往往成为最直接的“背锅侠”。

晋升通道几乎封闭。三年内晋升概率不足1%的现实,击碎了最后的幻想。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当“关系户”成为普遍现象,比拼的就不再是能力,而是谁的背景更硬。

这座曾经的金色殿堂,终于露出了它冰冷的内部阶梯。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走出去

当银行光环褪去,离职称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然而出走后的道路,却并非想象中的坦途。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网络上流传着华丽的转型传说:前柜员辞职开剧本杀店月入20万,银行职员投身区块链实现人生翻盘。

这些故事被包装成逆袭范本,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然而现实中,这些案例稀少得如同神话,其成功往往源于当事人本身具备的创业特质或技术背景,与银行工作经历并无必然联系。

对大多数普通柜员而言,现实要严峻得多。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他们的工作技能高度标准化,可替代性强,正如有人直言:“这份工作小学毕业都能干。”

在没有特殊专业技能加持的情况下,转型之路布满荆棘。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更多的人在观望中选择了留下。

不是出于满意,而是出于权衡。

当离开的勇气被现实的考量压制,坚持就成了另一种选择。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他们调低了对工作的期待,不再幻想晋升与高薪,只求一份稳定的收入。

出走与否,其实都是两难。

留下的人承受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离开的人面对着未知的风险与挑战。这座围城内外,同样艰难。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写到最后

银行业的黄金时代正在落幕,这不是一个行业的悲剧,而是一个价值的回归。

当高歌猛进的时代结束,平凡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常态。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横向对比各行各业,银行岗位依然具备比较优势: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备的社会保障、相对体面的工作环境。

所谓的“苦”,是相较于过去超行业水平的优待而言,这种落差感,更多源于心理上的不平衡。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时代的潮水正在退去,银行业从特殊待遇行业回归普通服务行业,是经济结构优化和市场成熟的必然结果。

曾经的“金饭碗”本就不是常态,如今的调整才是行业真实态的呈现。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接受平凡,成为了一门必修课,这并非放弃追求,而是重新定义生活的价值。

放下“天之骄子”的包袱,才能在与现实的和解中找到新的支点,普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同样可以承载有意义的人生。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最重要的不是行业是否光芒万丈,而是在每一个普通岗位上,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和价值感。

这种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或许比追逐虚无的光环更加珍贵。

话说,你觉得呢?

又一个金饭碗被砸碎!当年挤破头考进银行的年轻人,开始辞职了?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金饭碗”的围城:银行人,入职不易,离职也难》

北京商报《银行中报观察|金饭碗褪色,上半年减员4万余人,超七成月薪缩水》20240904

新浪财经《杭州银行公告:虞利明因个人原因辞去行长等职务》20250405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