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妈”来和大家聊聊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教育新闻,我是在一个家长群里看到大家热议,后来又跑去教育号仔细看了原帖。说的是南昌有个中考学霸,考了704分,结果只填了市里最顶尖的两所高中——师大附中和苏二,最终因为分数没到线,这两所学校都没录上,而又没有填报备选学校,现在有可能连普高都上不了,只能看看有没有补录的机会,或者干脆复读。这事一爆出来,家长群里立刻炸开了锅。

中考学霸志愿翻车:704分却无学可上,家长炸了!

具体情况是,这位同学成绩很好,平时估计在班里数一数二,自信心非常强。填志愿那天,坚决只选了自己心仪的学校,觉得凭自己的水平肯定没问题。结果今年这两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都飙升,师大附中要712、苏二要710,这孩子704分本来也很不错了,可惜还是没够线。老师急得直跳脚,家长估计比谁都难过。填志愿这一茬,真是让他们体会到什么叫“满盘皆输”,连一个保底的都没有,现在只能抓住补录的稻草,要么考虑复读。

中考学霸志愿翻车:704分却无学可上,家长炸了!

想起我自己当年中考填志愿,还真是胆小怕事那一类。班主任一个劲给我安排梯队志愿,说第一批冲一下心仪的,二三批搞个保底,怎么都得留下“后路”。家里人也从来不会叫我孤注一掷。到了我儿子这一代,更是耳提面命地讲:不要太自信,该稳的要稳。我们家庭平时算是比较佛系,对孩子没啥特别高的要求,希望他平安健康,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当然好,考不上也没啥大不了。所以在填志愿这方面,反而更加谨慎。

中考学霸志愿翻车:704分却无学可上,家长炸了!

现在孩子正上高一,去年填高中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分数出来后,班里有几个平时成绩特拔尖的同学,感觉有点飘,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结果冲刺第一批次那些名校,一下没考上,连第二批次也抓不住,最后去上了排名一般的学校。也有像我儿子这样,成绩中等偏上的,老师建议保底和冲刺都要搞,结果录取很顺利,孩子也挺满意。

中考学霸志愿翻车:704分却无学可上,家长炸了!

看完南昌学霸这件事,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在的孩子有自信固然好,可千万不要盲目自信。前些年我有个同事,她女儿考高中也是只抱着一个目标,宁可不上普高也不考虑“低头”,结果阴差阳错只能上职中,最后后悔得不行。家长其实特别纠结,既想孩子志存高远,又怕摔得太狠,毕竟志愿一旦没选好影响很大。近两年中考越来越“残酷”,有些地方普高录取率不到五成,真的不是“考得好就一定稳”,高校录取线有波动,填志愿也变得越来越技术性了。

像新闻里说的那孩子,可能平时太被夸了,家人老师同学都觉得他肯定万无一失。其实成绩再好也该留有余地。人生有很多选择,并不是只有一条路。不仅仅是中考,高考、找工作都一样,过分自信导致孤注一掷,结果一旦失败心里打击会很大。

群里很多家长还讨论到一个现象:有些孩子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难免有点小自负,往往觉得自己选定的路就是对的,不肯听别人劝。这种孩子碰了壁其实挺难受,也很不容易调整状态。对于家长来说,适时给孩子“降降温”,让他们明白世事无常、凡事预留选项,其实是特别必要的。

至于复读,现在中考改革有些地方允许复读,但操作上确实比较麻烦。既要重新找学校,还要补考体育,关键是还不能享受“降分”政策。就算再努力,重新再来一遍,孩子心理压力也很大,毕竟同一年级的同学都往前走了,自己留下来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填志愿这事、做选择这事,说到底还是要理性,需要自信,更需要清晰的认识。愿意拼搏可以理解,但得给自己留条退路。如果能在心仪学校和保底之间有个平衡,也许结果就更理想。以后再遇到子女升学填志愿,我会告诉孩子,目标可以定高,但保底一定要有,有选择才不至于手足无措。有时候多一步考虑,可能就多一条路。

填志愿千万不能光凭情绪和冲动,每个家庭都该提前做足功课,理性权衡利弊,尊重孩子的意愿,也要适度“刹车”。真心希望以后不再有人因为一次鲁莽的决策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教育路上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慎重对待。

留言区欢迎各位家长聊聊你们填志愿的经验,或者对这件事的想法。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