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 荷兰突然宣布了! 10月10日,荷兰政府宣布未来三年将向欧盟太空计划投资3.443亿欧元。这笔为数不多的钱,却是欧洲正在太空领域拼命找回自主权的又一环。我关注到,欧洲这两年明显急了。 这股急劲儿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去年阿丽亚娜5号火箭退役后,欧洲一下子陷入了“无箭可用”的尴尬。阿丽亚娜6号迟迟没能顺利升空,欧洲航天局想送卫星上天,只能转头求着马斯克的SpaceX,一年里好几颗关键卫星,都是搭着猎鹰9号才奔向太空的。 更戳心窝子的是今年三月,德国“光谱”火箭的坠毁。那枚承载着欧洲本土发射梦想的火箭,刚离开发射台不到30秒就炸成了火球,烧没了上亿欧元的投入。 荷兰投的这3.443亿欧元,主要奔着欧盟的IRIS2卫星计划去的。这个号称要建“欧洲版星链”的项目,想发射290多颗卫星织一张自主通信网,说白了就是不想再看别人脸色。 可理想挺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很。项目预算从最初的60亿欧元一路涨到106亿,德国直接跳出来吐槽太贵,说不如先缓一缓;空客、泰雷兹这些欧洲航天巨头,也觉得技术还没摸透,干脆从项目领导层退了出去,只敢接点分包的活儿,连牵头的勇气都没了。 让欧洲更坐不住的,是太空里的“抢位置大战”。近地轨道就那么大一块地方,国际上默认“先到先得”。马斯克的星链已经砸下去8000多颗卫星,占了大半优质轨道;中国的千帆星座、GW星座也在紧锣密鼓布局,眼看着能占的坑越来越少,欧洲能不急吗? 可欧盟搞太空计划,总绕不开“各打小算盘”的老毛病。IRIS2计划刚提出来时,有的国家想多搞军事通信功能,有的想优先保障民用,吵来吵去搁置了大半年。现在荷兰带头掏钱,还有些国家在旁边观望,怕自己投了钱没捞着好处,迟迟不肯松口。 欧洲不是没技术,空客造卫星的本事、阿丽亚娜集团的火箭技术,放在全球都是能排上号的。可它偏偏把一手好牌打慢了,等它慢悠悠协调成员国意见、打磨技术时,美中早就把可回收火箭、大规模卫星组网玩得炉火纯青,差距越拉越大。 荷兰这3.443亿欧元,更像个“催命符”,既告诉外界欧洲不想在太空竞赛里掉队,也暴露了它想追却力不从心的尴尬。能不能真把自主权抢回来,光靠散碎的投资可不够,得先把成员国的心思拧成一股绳,把慢半拍的节奏提上来才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