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里有个女同事非常老实,在老板宣布裁员名单后,她得知自己也在其中,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去争取补偿金,而是直接去找老板谈话,大家都说她这么做没有一点用处,老板也不会被她的三言两语打动,会改变主意单独留下她的!没想到老板还真的留下她了! 办公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几个平时爱凑在一起议论的同事扒在茶水间门口,声音压得低低的,话里却满是不解。有人说她肯定藏了什么大招,不然老板怎么可能破例;还有人猜她是不是私下找了关系,毕竟“老实”说不定只是装出来的样子。没人觉得,她能留下来,靠的是自己平时攒下的底气。 这个女同事叫李姐,在公司干了五年,工位就在靠窗的角落。她不爱说话,每天上班第一个到,下班最后一个走,桌上的文件永远码得整整齐齐,经手的项目从来没出过差错。有次部门接了个急活,客户要求三天内出十个方案,其他人都皱着眉抱怨工作量太大,只有李姐默默领了任务,连着两晚在公司加班,最后交出的方案不仅达标,还额外加了三个备选思路,帮客户解决了藏在需求背后的隐患。 那次之后,客户特意给老板发了邮件表扬,说合作这么多家公司,从没见过这么细心的对接人。老板在会上提了一嘴,让大家多向李姐学习,可当时没人真当回事,只觉得她是“傻干活”,不懂给自己邀功。平时部门里有杂活,比如整理旧档案、核对报销单,别人都推来推去,李姐从不推脱,哪怕占用自己的午休时间也会做完。 裁员名单公布那天,好几个同事围着HR吵,有的说自己工龄长该给双倍补偿,有的说公司单方面裁员不合规,闹得办公室乌烟瘴气。李姐拿着名单看了半天,没跟任何人搭话,径直去了老板办公室。大家都趴在格子间上张望,等着看她碰壁出来的样子,毕竟老板向来是说一不二的性子,之前有人想求情,刚开口就被怼了回去。 没人知道她们聊了什么,直到半小时后李姐出来,脸色平静得跟平时没两样。下午HR突然更新了裁员名单,李姐的名字赫然消失了。议论声更凶了,有个平时总偷懒的男同事酸溜溜地说:“肯定是哭着求老板了,老板心软才留她的,这招也就她用得出来。”这话刚好被路过的部门主管听见,主管冷笑了一声,说了句“无知”。 后来主管跟我们透露了谈话的内容。李姐找老板,没提补偿,也没说自己多需要这份工作,只拿出了一个笔记本,里面记着她负责的所有项目细节:哪个客户有忌口,对接时要避开午饭时间;哪个项目的资料存放在服务器哪个文件夹,备份密码是什么;甚至包括她正在跟进的一个新合作,已经跟到了哪一步,对方关键决策人是谁。 她跟老板说,知道公司现在在缩减成本,裁员也是没办法的事。只是她手上的工作牵扯太多,要是突然交接,怕新接手的人不熟悉情况,耽误了进度,尤其是那个新合作,眼看就要签合同了。她问老板,能不能让她留下来把手上的活收尾,等所有工作都交接清楚,要是公司还需要裁员,她再走也不迟,到时候补偿金按规定来就行。 老板当场就改了主意。他后来在管理层会议上说,裁员裁的是“可有可无”的人,不是“无可替代”的人。公司里不缺会喊口号、会争利益的人,缺的是李姐这样把工作刻进骨子里的人。她不用争取,她的价值就摆在那里,留下她,比招个新人重新熟悉业务划算得多,也靠谱得多。 那些当初说她“没用”的人,慢慢闭了嘴。大家才反应过来,李姐的“老实”从来不是懦弱,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该放的地方。别人忙着计较一时的得失,她在默默打磨自己的工作;别人想着怎么应付差事,她在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她去找老板,不是靠“求情”,而是靠“实力”——一种能让公司离不开的实力。 职场里总有人觉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争的人才有好处拿。可李姐的事让大家明白,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吵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那些藏在细节里的认真,那些积累在日常里的专业,才是最硬的“敲门砖”,哪怕到了裁员这种关头,也能成为保护自己的铠甲。 大家不再议论李姐,反而悄悄学她的样子,开始认真整理自己的工作资料,主动跟进项目细节。办公室的氛围变了,少了些抱怨和推诿,多了些踏实和专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