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一条吐槽微博让西贝与罗永浩陷入舆论漩涡。从消费者的用餐体验质疑,到企业创始人高调维权,再到双方围绕“预制菜”定义的激烈交锋,这场看似个人与企业的矛盾,实则折射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困境、消费者的认知误区,以及市场监管亟待厘清的边界。

西贝罗永浩预制菜之争有何影响

01

从一条微博到剑拔弩张:事件始末

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账号发文称,与同事打卡西贝后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并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饭馆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作为拥有大量粉丝的公众人物,这条内容迅速引爆热搜,西贝一夜之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西贝罗永浩预制菜之争有何影响

面对质疑,西贝第一时间回应:客服明确表示,牛大骨每日现煮、莜面现场手搓,炒菜用当日新鲜蔬菜现炒,不存在大量预制菜。但舆论并未平息,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召开媒体见面会,用“还原现场”的方式强硬回应——他带着记者走进罗永浩用餐的包间,手持消费小票指出:“6人点15道菜,仅2道因耗时久未吃完,离店时还说吃得不错。”

见面会上,贾国龙抛出核心观点:“西贝100%无预制菜!预加工不是预制菜,预制菜是提前做好的成品。”他强调,按国家规定,西贝菜品均不属于预制菜,同时痛斥罗永浩用“恶心”形容西贝,称其“伤害餐饮人”。为自证清白,贾国龙宣布两项举措:9月12日起全国370家门店开放后厨,同步上架“罗永浩同款菜单”接受监督。

西贝罗永浩预制菜之争有何影响

随后,贾国龙明确表态“一定会起诉罗永浩”,理由是对方“超出正常消费者范畴”:“不满可退菜、免单,但他满意离店后发微博,还连续发文发酵,严重损害商誉。”而罗永浩也不甘示弱,连发微博回应,调侃“若不是预制菜,现做菜有加热味就是高科技”,还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内幕”,双方交锋升级。

西贝罗永浩预制菜之争有何影响

02

争议点:“预制菜”到底怎么定义?

这场争论的关键,在于对“预制菜”的认知分歧,而国家层面早有明确标准。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清晰界定: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后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特别指出,连锁餐饮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对照这一定义,西贝的“无预制菜”说法并非空谈。作为连锁品牌,西贝中央厨房配送的多为净菜或半成品,最终需在门店现场加工,符合“非预制菜”界定。从这个角度看,罗永浩的吐槽或存在认知偏差——误将“预加工食材”等同于“预制菜”,而这种误区在普通消费者中十分常见。

03

预制菜困局:偏见背后的行业真相

长期以来,预制菜在舆论中背负“质量差、不新鲜”的负面标签,罗永浩的言论恰好戳中大众担忧。但事实上,合规预制菜与“劣质”无关。正如贾国龙此前所说“越高级的菜预制程度越高”,正规预制菜企业通过严格的原料把控、标准化生产和冷链运输,能保证质量稳定,甚至在卫生层面优于部分小型餐饮店的现制菜品。

预制菜对餐饮行业的价值更不容忽视。对连锁品牌而言,它能降低对厨师的依赖,保证菜品口味统一,还能减少厨房面积、提高出餐效率,支撑规模化扩张;对消费者来说,标准化预制菜意味着更可控的食品安全,避免操作不当引发的卫生问题。

可惜的是,当前预制菜行业仍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消费者认知偏差,二是标准不细化。

虽有国家宏观定义,但具体分类、标识规范、质量分级等仍存盲区,部分企业打“擦边球”用劣质品以次充好,进一步加剧信任危机。罗永浩呼吁“强制标注”,本质是希望通过透明化消除信息差,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这一诉求值得行业重视。

04

不止于争端:预制菜行业的启示

无论最终法律结果如何,西贝与罗永浩的交锋,已为预制菜行业带来一次重要讨论。它让“预制菜定义”“中央厨房与预制菜区别”等议题走进大众视野,也迫使行业反思:如何平衡标准化与消费体验?如何通过沟通消除误解?

对西贝而言,开放后厨、上架“同款菜单”是积极的危机公关,但长期信任仍需靠持续透明运营积累;对罗永浩来说,公众人物发表观点前,需更严谨核实信息,避免因认知偏差误伤企业;对监管部门,这场争议应成为完善标准的契机,尽快出台细化规则,让企业有章可循、消费者放心。

预制菜不是餐饮行业的“洪水猛兽”,而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当标准清晰、监管严格、信息透明,消费者的误解终将消解,预制菜也能真正发挥优势,为行业发展与消费者便捷用餐助力。

这场“预制菜之争”,或许会成为推动行业走向规范的重要转折点。

05

争了对错,你到底会支持谁呢?

在我家小区旁边的小饭馆吃饭,去的时候点了几个菜,厨房就在收银台后边,土豆都是现削的,那烟火气确实让人倍增信任感,我心想,这家店一定不是预制菜,好感度也增加了不少,之后也经常光顾。

西贝也是我很喜欢的品牌,偶尔也会去吃一顿,之前也会提提建议。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除了从法律法规视角之外,也可以从用户视角看看、从公关视角看看,有人说了某句话、发表了某个观点,会引发更多人“共鸣”,过去与罗永浩硬刚的品牌大多陷入了“砸冰箱”的境地。

起诉罗永浩,感觉贾总有点上头了,西贝走自己的路,把现炒现做非预制做到极致更重要,其实没必要硬刚。

西贝罗永浩预制菜之争有何影响

像老乡鸡之前被质疑预制菜,之后公示《老乡鸡菜品溯源报告》。这份报告共677页20万字,其中包含202个供应商明细、484个三卡追溯档案(餐厅菜品追溯卡188个,央厨食材追溯卡136个,外采原料追溯卡160个)。之后开启实时监控直播。另外,公示餐厅菜品的加工和分类。在公示中,菜品的加工和分类被标注得一清二楚,为方便消费者一目了然的查阅,餐厅菜品的公示以黄、绿、红三种颜色进行了区分。绿色代表“菜品非预制”,黄色表示“菜品半预制”,红色代表“复热预制”,所以该公示一眼望去,瞬间明了哪些菜品是“现炒”的哪些是“预制”的。

真心希望好的品牌,越做越好。

西贝与罗永浩,你支持谁?

西贝罗永浩预制菜之争有何影响西贝罗永浩预制菜之争有何影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