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36集大结局了,坏人该抓的都抓住了,观众拍手称赞。可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仔细梳理发现,是导演自己挖的坑没有填上呀?

这些导演亲自挖的坑,是逻辑漏洞还是故意留白呢?
一、万海之死:监狱内鬼逍遥法外,专案组在干嘛?
万海作为全剧核心冤案当事人,郑雅萍每次审问他到关键时刻要挖出背后真正的坏人时,他都会抬头看下摄像头,然后开始胡扯。
这等于是多次暗示监狱有内鬼,他不敢说,一说就会有生命危险。但直到他被药物调包害死,内鬼王华山依然未被揪出,最终潜逃海外。导演也没给摄像头一个说法。

观众愤怒点:
1、专案组全程被监听,却毫无警觉;
2、万海死后,内鬼线直接消失,无后续追查;
3、郑雅萍发现监控异常后,剧情再无交代。
导演挖坑不填:监狱腐败本可深挖,却沦为“为悲剧而悲剧”的工具。

二、张文菁&郑雅萍:感动了个寂寞?
张文菁作为关键证人,前期义正言辞慷慨激昂,贡献了很多高光时刻。被威胁作伪证,后期与郑雅萍联手翻供,两人有一段高光对峙戏。但之后呢?

张文菁:突然消失,结局仅以字幕交代“重返职场”
张文菁前期贡献了那么多的高光时刻,“万海案”结束后,不配再给重返职场的她一个交代吗?这么优秀的律师,不管做什么都应该闪闪发光的呀。

郑雅萍:发现监控异常后无下文,最终沦为背景板
郑雅萍作为一名检察官,她逻辑思维严密、敢于揭发一切黑暗,不管是张文婧还是万海在监狱里看摄像头,她都关注到了。

通过摄像头查到监狱里的内鬼,为什么不给她一个高光时刻。在整个案件中,郑雅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难道不应该给她奖励吗?
观众愤怒点:两位优秀职场女性的作用就是给洪亮铺路?她们不配有一个好结局吗?这种对女性角色的工具化处理,让观众感到心寒。

摄像头也很累的吗?你总是给人家拍特写却不让发挥作用,是看摄像头不会说话调戏人家呢?
三、乔振兴&周梅:悲情英雄的潦草收场
乔振兴作为最早追查131案的检察官,死后仅被追授荣誉,但:
无社会澄清:未展示平反仪式或媒体报道;
家属无交代:妻子周梅和女儿然然结局模糊,仅有一个沙发静坐镜头。

观众心碎:乔振兴用命换来的正义,不但连个像样的葬礼都不配。他的妻子工作恢复了吗?学校给他女儿道歉了吗?他女儿上学还受欺负吗?导演一个都不给交代。
这种对英雄家属的忽视,不仅让观众心碎,更让人质疑:谁还会愿意为正义发声?

四、洪亮负面舆情:解决了个寂寞?
洪亮在洪家村被陈胜龙派的人闯入故意恶意剪辑发到网上,让老百姓故意对检察官的误解。引发舆论危机。
剧中无具体解决过程就让洪亮回到了专案组,轻描淡写一句解决得很快。

不知导演拍这段的用意是什么?
1、如果因为这事让洪亮发现了小舅子江远才是案件幕后黑手也可以,并没有。
2、陈胜龙就是想让洪亮名誉扫地,阻止他查案,然而,并不是。

如果说当时案子到了关键点让洪亮先归队,案件尘埃落定后,官方应该发个声明还洪亮一个清白呀,并没有。
这就是让观众愤怒的点,到了大结局,导演也没让观众看到那帮人故意让洪亮愤怒的原因在哪?这种重要的冲突点被草草带过,实在令人愤怒。

五、孙飞:从“死罪难逃”到无期,审讯戏变儿戏?
孙飞逃亡前特意喝汤,碰到洪亮两人聊天,他让洪亮去后厨。镜头直转就是审讯了。
观众不理解的点:
1、孙飞逃亡前为什么非要喝胡辣汤,要么在餐厅聊天要么审讯时应该说一下呀。不说这个镜头不就多余了吗?
2、后厨是否有逃生通道?汤馆老板是否知情?要不为什么要让洪亮去后厨呢?
3、抓捕过程为什么不呈现,像姜红军那样呈现多刺激,观众想看坏人被抓后挣扎无望的表情呀。

观众愤怒的点:洪亮放狠话“让你死得心服口服”,结果孙飞滥用手中的职权做了那么多坏事也说怎么交代的,最后仅判无期,且审讯过程依赖反派内讧(姜红军招供),而非侦查突破。
这种处理方式,让观众感到被敷衍。

六、专案组“杀回马枪”:破案靠反派送人头?
第二次调查万海案时,专案组取证草率,关键证据靠陈胜龙“突然自爆”录音。
观众不解的点:专案组就这水平,找证据全靠反派自曝。如果禹天成、陈胜龙不起内讧,是不是这个案件就破不了了?那前期浩浩荡荡、声势浩大的弄个专案组来干嘛呢?

观众愤怒的点:观众更期待看到专案组抽丝剥茧、层层推理的过程,而非反派自曝的戏剧性转折。
《以法之名》这些导演未填上的坑,暴露了国产剧三大顽疾:
支线失控:配角沦为工具人,主线推进依赖巧合;
逻辑牺牲:为制造冲突强行降智反派;
虎头蛇尾:高概念开局,潦草收场。

这不是留白,是挖坑不填!如果导演想展现“司法改革的艰难”,至少该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叙事,而非破碎的意难平。建议导演多多复盘,把未填上的坑填上,让观众看到一个更加圆满的故事。
#以法之名烂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