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统帅,也产生过像《孙子兵法》和《战争论》这样闻名于世的军事理论著作。但是,像毛泽东这样集军事统帅与军事理论家于一身,对历史发展产生过巨大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却是罕见的。
那么问题来了:出身农家,并没有上过专业军校的毛泽东,到底从哪里学的打仗,他打仗的诀窍到底是什么?
出身农家
在毛主席逝世后的几十年来,中外很多军事专家都对毛主席的军事能力研究很深,比如日本的军事理论家小山内宏在他的《现代战争论》中写到毛泽东时就好奇,他是从哪学习的兵法?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在于湖南韶山,他的祖父毛恩普一生贫穷,父亲毛贻昌,治家严谨,善于经营,但性情暴躁,对子女要求严厉。母亲文素勤,勤俭持家,敦厚慈祥,和善好施,乐于助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尤其是母亲文氏的高尚品德,对毛泽东的成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局势处于急剧动荡的年代。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腐朽的清政府屈从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被迫签定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人民群众倍感苦难,革命斗争此起彼伏。
毛泽东同大多数的农家子弟一样,在少年时代过着劳动--读书--劳动--读书的平凡生活。
他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国不国,民不民的痛苦,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10年,他在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抄写了一首诗留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自己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
到了东山学堂,毛泽东眼界大开,学到很多中外文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从同学萧三手中借阅了《世界英雄豪杰传》,对于拿破仑、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等人物的历史功绩,深表钦佩,盼望中国也有类似的人物出现,以拯救民族危亡。
如果说毛泽东从哪里学习的军事,大概就是从这些书上学习的,因为他从来没有上过军校,充其量是读书时当了半年兵,也还是操练兵而已。
他的革命思想,是在1918年从湖南一师毕业后才开始形成,尤其是1920年后,他的革命思想慢慢形成,他在韶山建立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韶山的农民运动,对湖南震动很大,湖南省长赵恒惕因此派兵捉拿毛泽东。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韶山期间,为发现农民具有巨大革命潜力而振奋。他认为,中国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只要把农民发动起来,国民革命就有了生力军,由此,他备受鼓舞,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此后,他从发动秋收起义开始,便开始了他军事的一生,从在军事上小试牛刀,到四渡赤水的一战成名,再到三大战役的军事巅峰,毛主席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伟大的领袖。
毛泽东在军事上的三大疑问
1.没上过军校,为何军事能力超高
井冈山时期,苏先骏就曾嘲笑说,毛泽东是个白面书生,苏先骏自认为自己是黄埔高材生,所以常常看不起,事实证明,毛主席虽然没有上过军校,但比很多顶尖名校的将帅更加有军事能力。
比如彭老总是湖南军官讲武堂的学生,刘伯承曾留学伏龙芝军事学院,还有很多黄埔军校的学生,这些人都是正儿八经的专业户,但是在毛主席面前,他们也非常佩服毛主席。有人好奇,毛主席的军事能力从哪学的?有人说是毛主席靠着几本书学来的,比如遵义会议时,凯丰就说,毛主席打仗靠两本书,一本三国演义,一本孙子兵法。
毛主席笑着说,打仗怎么能照着本本打呢?在毛主席看来,军事战略和其他做事的办法一样,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而来,毛主席从青年时期就善于做总结调查。
2.从没出国留学,为何理论造诣比他人更高?
毛主席的理论水平极高,从早期的《湖南运动考察报告》到后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论持久战》,毛主席一生所创作的军事理论数不胜数,甚至后来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是我军的建军之魂,很多也好奇,毛主席的理论造诣为何如此高。
早革命早期,或许正是因为毛主席没有留过学,恰好在中国做过调查,知道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结合。在后来大量的军事实践中,毛主席总结了诸多军事战略理论,这与他本身的军事天赋应该是分不开的。
3.从不拿枪
毛主席从不拿枪也是不争的事实,除了他读书时当过几个月的兵摸过枪,后来在井冈山背过一次枪,后来基本没有拿过枪。开国上将陈士榘曾回忆,毛主席在井冈山和朱德会师时,曾背过一次枪,后来再也没有拿过。很多影视剧拍摄井冈山会师时,也有毛主席专门问警卫员要了驳壳枪的镜头,符合史实。
所以很多西方人就疑问,毛主席作为统帅,不拿枪有点好奇,至少要拿个枪防身吧,但事实毛主席极少拿枪。据说有一次林彪曾缴获了一支小手枪让毛主席带上,毛主席说:我要是拿枪,红军就完了。其实,毛主席熟读兵书,精通兵法,所以会打仗不一定非要拿枪,在后方坐镇指挥一样伟大。
打仗靠的是什么?
三大战役后,柳亚子得知解放军100万军队战胜了国民党400万军队,然后就问毛主席,“你打仗的诀窍是什么?”毛主席,笑着说,哪有什么诀窍啊,如果有,那就是人民。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让这场战争胜利。
《大决战》中有个情节,陈诚给蒋介石报告,说毛泽东在华北地区大搞土地政策,和当地百姓搞得很熟。蒋介石得知后笑着说:“他毛泽东就会搞这些。”
显然,蒋介石对和老百姓搞在一起从来都是不以为然。但这恰恰是老百姓拥护毛主席的真正原因所在。
毛主席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里。举一个小例子。
当年红军占领遵义城后,曾在遵义发行了纸币,当地群众当然知道,等到红军一走,这些纸币就成了一张废纸。
自古统治者把这当成一种敛财的手段,也是情理之中。
但老百姓没有想到,等到红军撤离遵义的时候,红军把老百姓手里的纸币都回收了,全部兑换成了流通的现大洋。
毛主席说,这种坑害群众的事我们共产党人万万不能做。
就这么一件小事,当地的群众不仅在毛主席离开时含泪相送,还每天盼着毛主席再一次打回来,盼着毛主席革命胜利呢。
中国人向来信奉古人所说的“神”,他们认为毛主席是上天派来的来拯救中华,所以把毛主席亲切地称为是“大救星”,甚至把毛主席写在了歌词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但是在毛主席自己眼里,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而他之所以被全国人民所拥戴,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民的领袖,他的心中永远装着劳苦大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