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近日,美军公开的一份《现役主力装备稀土依赖评估报告》引发了全球各界的关注。
该报告显示,生产一架F-35隐形战斗机需消耗超过400公斤的稀土材料,建造一艘伯克级驱逐舰则需2.6吨,而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稀土消耗量更是高达4.6吨。
图:三款美军主力装备的稀土用量
但比“高消耗”更令美国人焦虑的,是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格局:目前中国不仅贡献了全球60%的稀土年产量,更掌控着90%的稀土加工环节与93%的稀土磁体制造份额。这种“垄断性优势”,使得美国军工生产几乎深度绑定中国供应链。而这显然也是最近特朗普在中国发布稀土相关物项和技术管制政策后破防的原因。
美国CSIS机构的报告则进一步指出,生产F35和伯克级驱逐舰等先进战机和战舰所消耗的稀土主要是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种元素。这些稀土主要应用于雷达、电子设备和发动机中。
图:一架F35需要400公斤稀土
图:部分稀土
比如F-35采用多电飞机架构,取消了传统的引气式APU装置,改用永磁发电机作为启动和发电辅助装置。而该永磁发电机系统恰恰就需要稀土来制作永磁体,其主要制作材料为轻稀土钕,但为提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一般还会添加重稀土元素如钐或镝。
钐能增强磁体的热稳定性,确保发电机在极端环境下运行;镝则防止磁体在高温下退磁,以免降低使用寿命。
图:F-35战机的永磁发电机PTMS系统
然而,钐和镝这类重稀土均在中国稀土管制名单内,且中国垄断了全球重稀土加工产业,因此,钐与镝这类重稀土加工,全球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别无他法。
此外,F-35 block 4升级项目计划换装的APG-85有源相控阵雷达也非常依赖中国供应链。因为该雷达采用的是氮化镓收发组件,而镓虽然不是稀土元素,但其作为稀有金属元素,也早在2023年就被中国列入出口管制名单了。
图:F-35现用的APG-81雷达
同时,F-35的EODAS光电探测系统和EOTS瞄准系统,也非常依赖对红外线非常敏感的锗这一稀有金属元素,而锗同样受中国出口管制。
因此,这些材料的缺失,不仅会影响F-35的现有生产,更会使其技术升级陷入停滞。
目前由于相关材料供应不稳,F-35 block 4升级项目的完成时间已经从原定的2029年推迟至2031年。届时,可能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都已经列装部队了。
另外,美国空军的第六代战斗机F-47项目目前也进展缓慢,它的生产也必然要用到大量的稀土材料,所以在相关管制政策下,它很可能无法在原定的2028年完成首飞,这显然将进一步拉大中美之间的空中装备差距。
目前,为应对稀土供应危机,美国政府和企业正努力构建立足于本土的稀土供应链。比如美国战争部在今年7月,就向生产镨钕氧化物产品的“MP Materials”公司注资了4亿美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并承诺未来十年内,会以每公斤110美元的价格收购其镨钕氧化物产品,以抵御中国的冲击。
同时,战争部战略资本办公室还提供了1.5亿美元贷款,支持MP Materials在加州芒廷帕斯建设重稀土分离设施。
此外,美国唯一的磁体制造商Noveon Magnetics与Lynas Rare Earths合作,旨在建立不依赖外部的永磁供应链,Lynas也获美国政府资助,将建设轻稀土和重稀土处理厂。
然而,这些投资完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公司的产能极低,根本满足不了市场和美军的需求。
图:F35的发动机需要使用大量稀土
比如美国战争部投资的这个MP Materials公司,它计划到2025年生产1000吨钕铁硼磁体,然而这产量还不够中国2018年产量的1%的;而Lynas虽为海外最大稀土分离商,却根本无法摆脱对中国精炼技术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美国其实完全缺乏重稀土的分离能力,虽然有实验室样品,比如USA Rare Earths公司的99.1%纯度氧化镝,但其迟迟无法实现商业化生产,所以完全没有意义。
此外,美国还要面临技术壁垒的挑战。中国在相关溶剂萃取等加工技术上占绝对优势,西方企业既无成熟工艺,又受环保约束,而中国禁止稀土提取技术出口后,进一步避免了技术外流。
图:F35的光学系统也需要稀土
国际合作方面,虽然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也正在发稀土项目,如澳大利亚布朗斯山脉的镝矿开采,但他们短时间内仍然离不开中国精炼技术的支持。所以这些努力在短期内实际毫无意义,根本无法改变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稀土管制策略的阴影已笼罩美国国防的未来,现在暴露出的F-35的困境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如果解决不了对中国稀土和稀有元素供应链的依赖,那么在高端装备的竞赛中,他们必然会继续落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