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福建舰放飞舰载机厉害在哪
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就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福”字,中国的福建舰刚完成一个新的里程碑,美国的福特号,就陷入了更多的质疑。
大家应该都看过那段视频了。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完成了弹射试飞,画面相当震撼。尤其是歼-35,这可是全球首款电磁弹射起飞的第五代隐身舰载机。这一幕,其实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第一”。
那么问题来了。歼-35不是世界第一架五代舰载机,福建舰也不是世界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那为啥“第一个把隐身舰载机用电磁弹射拉上天”的记录,被中国拿下了呢?
答案很简单。美国的F-35C,虽然也完成过航母试飞,但用的是尼米兹级航母上的蒸汽弹射。而美国唯一一艘在役的电磁弹射航母“福特号”,到现在为止,只试过“超级大黄蜂”,根本没弹射过F-35C。
福特号是什么时候下水的呢?2013年。什么时候海试的呢?2017年。同一年它还正式服役。也就是说,这艘最新的电磁弹射航母,下水已经12年,服役也有8年,实战部署都4年了,却一次都没把F-35C弹上天。这才是最尴尬的地方。
问题出在哪?大家都知道,美国军工喜欢一口气堆一堆新技术,结果往往是“看着先进,落地困难”。福特号就是典型。
首先,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确实先进,但和F-35C之间并不匹配。喷气偏转板,也就是航母甲板上挡高温的那块铁板,根本扛不住F-35C发动机的热量,需要额外改造。舰上空间和维护设备,也没为F-35C优化过,导致适配困难。
其次,电磁弹射的加速曲线,和F-35C的飞行员头盔显示系统、座椅设计,都对不上。结果是,飞行员一弹出去,头盔就晃得厉害,存在安全风险。再加上F-35C尾钩设计太脆弱,回收时还会反弹,挂不住阻拦索。这些小问题凑一块,就是大麻烦。
再说一个更大的问题。福特号上有六成系统都是全新技术,像电磁弹射、先进阻拦装置,这些系统的故障率高得吓人,基本每天都会出问题。海军只能先把优先级高的系统调试好,F-35C的集成只能一拖再拖。结果就是,福特号到现在还没能真正形成战斗力。
这背后,其实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整个美国军工体系的顽疾。造船厂追求利润,拼命
往舰上堆新技术,却没做好测试。结果就是一边造,一边改,效率极低。福特号的造价,从最初的100亿美元,飙到了130亿美元。服役一拖再拖,成本一升再升。
反观中国的福建舰,走的路线完全不一样。我们先在陆地上做足了电磁弹射的试验,等成熟了再搬到航母上。现在舰载机一弹就是成功,没有反复折腾,也没有重大延误。这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那美国人自己怎么看呢?其实,美国海军内部也有不少人吐槽福特号。因为这艘航母虽然先进,但问题太多,部署计划一改再改,已经影响到美国整体的军力投送。可以说,它是美国军工复合体问题的一个缩影。
有人可能要问了,美国就真的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吗?不是不能解决,而是时间和成本会越来越大。等到福特号真正能带着F-35C跑起来的时候,中国的福建舰很可能已经形成完整战斗力,甚至下一代航母也快要露面了。
所以说,福建舰的这次试飞,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突破,它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它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正在稳扎稳打地往前走,而美国则陷在军工体系的泥潭里。
福建舰这一飞,飞出了自信,也飞出了对比。美国福特号的困境,更说明了一个道理:光靠炫耀技术概念没用,真正能飞起来,能打起来,才算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