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找西沙洲,别说显眼,连个像样的点都不剩。0.22平方公里,说白了,还没咱们市区公园大。可就在这么巴掌大一块地方,中国硬是种下了10万棵绿植,结果,不光是种活了,还种出了意想不到的“三大收获”。
生态变了,生物回来了,未来的机会也冒芽了。谁说寸草不生的地方没戏?咱们用行动告诉世界:只要有心,一沙一世界!
“荒岛种树”,没水没土没脾气,全靠命拧着干
西沙洲,面积0.22平方公里,原本一片裸露沙地。年平均气温28度,地表最高温直冲50度。风沙吹着盐粒,连铁皮都锈得发烫。这样的环境,别说种树,种草都难。
2017年,三沙市启动“增绿护蓝”专项工程。目标明确:哪怕是寸草不生,也要拔出绿意来。首批试种,选中的是木麻黄。树种抗盐碱、抗风蚀,可惜根浅,怕旱。
为了给树造命,工程队在西沙洲硬是挖了数十个雨水收集池,安装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用中水回收系统轮灌。
第一批苗木1500棵,全靠人背肩扛,一棵棵埋进烫手的沙地。每棵苗周围铺设防水布,套防护圈,早晚人工喷水,晚上盖草席保湿。太阳毒辣,苗小如豆,护林员蹲在地上,一天搬水百趟。海风一吹,扬沙刺眼,但没人敢歇气。每一棵存活,都是跟天斗、跟地抢。
到了2020年,西沙洲基本实现绿化覆盖。木麻黄扎下根系,防风沙、固地表,地表气温下降了5度左右,表层湿度上升10%。曾经寸草不生的沙滩,出现了低矮灌木带,随后草本植物自然繁殖。
生态开始有了呼吸。夏季台风来袭时,岛屿的抗风蚀能力大幅提升。绿植固定了沙丘,也保护了新建的民生设施——包括雨水集蓄系统、供电设施和科研观测点。
绿树扎根了,荒岛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块浮沙。
西沙洲的生态逆袭,不是靠奇迹,是靠一锹一锹土、一桶一桶水堆出来的硬气。岛上的护林队,三班倒巡护浇灌,最高温度下作业记录超过47摄氏度。
人扛水,树扛风,岛熬成绿。荒岛绿化,不光是种活一片林子,更是种活一份执着。
生态有了起色,接下来,自然界自己给出了第一份意外回报。
海鸟归来,海龟上岸,西沙洲开起了生物派对
西沙洲刚绿起来的时候,没人敢奢望能引回动物。沙地温度高,裸露地表反射光强,连螃蟹都嫌弃。但奇迹就这么悄悄发生了。
2019年,生态监测队在西沙洲首次记录到鸻鹬类迁徙鸟群停留。过去,西沙洲只是候鸟远远绕过的一块烫石板。随着绿植覆盖,地表温度下降,灌丛增加,鸟儿找到了栖息地。
紧接着,黄脚鹬、白腰杓鹬、黑腹滨鹬等珍稀海鸟开始小规模定居。记录数据显示,到2022年,西沙洲过境停留鸟类种群数增加了1.8倍。鸟群带来了种子扩散,进一步促进了岛上自然植被繁殖。
更惊喜的是,2021年夏季,科研人员在西沙洲海滩发现绿海龟产卵迹象。绿海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栖息地环境极其挑剔。以往海龟只在永兴岛等大岛登陆,如今连西沙洲也成了它们的安家地。
生物链悄然修复。绿植招来昆虫,昆虫引来鸟类,鸟类带来新物种,整个岛屿逐渐形成了小规模生态圈。原本干瘪死寂的沙洲,慢慢变得有了生命的律动。
更细微的变化也在发生。岛礁周围水质监测表明,浮游生物数量有所增加,珊瑚礁带局部生长率提升。植被改善了陆地环境,连海洋系统也受到正向激励。
鸟儿叫了,海龟爬了,小岛呼吸了。
绿洲,不只是一片绿色。它是生命链的重新搭建,是生态系统从零到一的艰难复苏。西沙洲用绿植撬动了整片海域的生机。
生物回归的背后,潜藏着更大的可能性。西沙洲,正在从生物孤岛变成生态节点,向更广阔的未来发出信号。
从绿起来,到火起来,荒岛种出未来新蓝图
生态种下了,生命回来了,机会也跟着冒芽。
三沙设市以来,三沙人种树不止为了风景,背后还有更长远的盘算。一块绿起来的小岛,能撬动的不只是生态链,还有发展链。
西沙洲绿化成功后,区域气候明显改善。局部地表降温,空气湿度上升,岛屿周边形成了微气候带。这为后续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稳定条件。
以西沙洲为样本,三沙市同步推进了永兴岛、赵述岛等岛礁绿化。5年间累计植树250万株,覆盖面积大幅增长。永兴岛绿化率超过80%,城市公园绿带、滨海绿道相继建成。
绿带护蓝,蓝中添绿,岛屿颜值飙升。更重要的是,这片绿色成了南海生态旅游的新底牌。
三沙市正积极布局生态观光,低碳旅游,海洋牧场建设。西沙洲的生态恢复,为未来开发小规模生态观光、科研旅游打下了基础。清晨观鸟、夜晚观星、海龟孵化季节生态科考……一系列规划,已经在论证中展开。
更远一点看,绿洲不只是绿意盎然那么简单。南海岛礁生态改善,是对外展示中国实际拥有与治理能力的有力支撑。每一片新增绿植,每一只归巢海鸟,都是对外最生动的主权声明。
未来的西沙,不仅是一片绿地,更是一片机遇之地。生态产业、科研基地、旅游开发,多维度的新增长点正在酝酿。
0.22平方公里的小岛,从一片黄沙,长成了生机盎然的绿洲,也种下了三沙乃至南海未来的新蓝图。
这片绿,是从泥沙里抠出来的,是从烈日里抢回来的,是靠人、靠汗、靠坚定不移的执念,一点点攒出来的。
而这一切,只是个开始。
参考资料:
三沙设市以来精心打造园林城市,绿化景观发生巨变——“增绿护蓝”见成效美丽家园如画境.海南日报.2023-11-22.
沙洲变绿洲(我和我的祖国).人民日报.2019-10-11.
三沙5年植树250万株,一个个岛礁由荒芜变翠绿.新华社.2017-07-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海岛礁资源养护与生态增养殖技术示范”涠洲岛示范推广区通过现场验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22-05-26.
深化南海海洋环保合作,共建南海美丽家园.中国南海研究院.2024-04-01.
岛礁生态建设显示中国对南海岛礁的实际拥有权.环球时报.2016-11-23.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