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退约潮!48小时内5国退出,北约东翼为乌克兰铺就地雷援助路
6998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6月2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批准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在这次的俄乌战争中乌克兰因公约的限制,无法大规模使用反步兵地雷进行防御,而俄罗斯却不是公约的缔约国,不受限制。
《渥太华禁雷公约》全称为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的地雷及销毁此种武器公约,在1999年3月1日生效。公约主要针对的是那种能直接杀伤人体的地雷,人触碰到就会发作,像反坦克地雷、带防排装置的反车辆地雷、需手动指令引爆的弹药,这种人体不能轻易触发的不在禁止之列。
乌克兰为什么退出呢,前面也说了,只要受公约的限制,乌克兰就无法自由使用反步兵地雷,也就无法在有些战况的时候,阻止俄军步兵快速机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的安全形势,就在28晚到29日凌晨这一段时间,俄军就动用了477架无人机和60枚的导弹,发动了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行动,乌克兰已经有点扛不住了。那为什么不早一些退出呢,就要在这个时候呢,这里就要结合地区局势了。
今年的北约峰会6月25日结束的,6月27日,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就提交了退出公约的文件,芬兰、波兰也同步启动了这一程序。看看这几个国家吧,清一色的东欧国家,要么与俄罗斯有过历史争端,要么就是领土近邻,环乌克兰一线。
他们现在退出,很明显是有默契,又是感到了威胁,要加强自身防御。
除了自身防御,退出公约,这些国家也可以自由的生产、销售这种地雷,可以支援与自己相好的国家。看这几个国家这么短的时间相继退出,大家也可看出他们的默契。
到2024年为止,公约缔约国有164家,有33个国家没有加入,哪些国家没有加入呢?包括中、美、俄、印、巴等军事大国及朝鲜、伊朗等冲突地区国,可以看出,除了几个大国,伊朗、埃及、缅甸、朝鲜、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他们所在地区都是冲突频发的地方,地雷被视为必要的,低成本的防御手段。
这几个国家相继退出公约,俄罗斯国防部曾做出警告,在俄边境布雷等同于“直接挑衅”。俄方还指责波兰等国退约,是在为乌克兰提供地雷扫清法律障碍。
开弓没有回头箭,可预见的是,俄乌战争还将持续。
为什么这么说,从有地雷这个防御性武器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就没有短时间结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欧洲战场遗留了超4亿枚地雷,波兰80%的国土需排雷。
越南战争(1955–1975年),美军70%的伤亡由地雷造成,战后遗留了超3000万枚的地雷,现在越南、柬埔寨还有每年数千平民的死伤。
非洲内战(1975–2002年),安哥拉、莫桑比克的内战布设了超3700万枚地雷,有19个国家受雷患的困扰。
两伊战争(1980–1988年),双方在边境埋了千万数量级的地雷,至今伊朗西部仍有未清除的雷区。
车臣战争(1994–2000年) ,俄军大量使用地雷封锁山区,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成了“雷城”,有40%的人伤于地雷上。
地雷布置便宜又有效,排雷却相当的贵,联合国数据显示,清除1平方公里雷区需耗费50万至100万美元,且周期需要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现代排雷已经从以前的人肉盾牌方式,转向了“AI+机器人”主导的排雷方式,毫米波雷达探测,分子嗅探器,地质雷达无人机等等,但复杂的雷区(如山岳丛林)仍需人工经验与勇气。
《渥太华公约》通过全面禁令、强制销毁与国际协作,显著降低了地雷对平民的长期伤害。然而,当生存威胁凌驾人道原则时,公约的约束力便显脆弱。未来能否平衡防御需求与平民保护,仍依赖技术革新(如自毁地雷)和政治妥协的双轨并行。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