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澳大利亚是否愿出兵? 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在7月13号,那回应得叫一个斩钉截铁:“我们可不会讨论这种假设的事儿,到底参不参战,能不能让别的国家用咱们的地盘,都得等那时候人民选出来的政府来决定。” 这话听着是打太极,实则把球踢得明明白白,一点没给美国留面子。 美国的小算盘其实藏不住,科尔比心里打的是“代理人战争”的主意,想让日澳这些盟友先打头阵,美军躲在后面敲边鼓。更讽刺的是,这哥们3月在国会听证会上还说,台湾算不上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保卫台湾的成本比收益高多了。美国国防部还有个副助理部长更直接,说就算台湾出事,美国民众日子照样过。一边把台湾的价值贬得一文不值,一边逼着盟友豁出命去,这双标玩得也太溜了。 澳大利亚能这么硬气地顶回去,根本不是一时冲动,这些年跟着美国蹚浑水的亏,它吃得够够的。2001年“9・11”之后,澳大利亚跟着美国打了二十年反恐战争,阿富汗、伊拉克都有它的影子。在阿富汗先后派了3.9万人参战,花了100亿澳元,还死了41个兵。后来《布雷顿报告》一出来,澳军在阿富汗滥杀平民和囚犯的丑闻爆了光,国内舆论炸了锅,至今还在扯这个伤疤。这种为别人利益牺牲自己的事儿,澳大利亚再傻也不会轻易重演。 经济上的账本更算得过来,中澳自贸协定签了十年,两国贸易额翻了一倍还多。现在澳大利亚四分之一的出口都靠中国市场,中国游客过去养活了它上百万个就业岗位。康罗伊表态前一天,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还在上海说大实话,跟中国关系好,澳大利亚才有就业机会。他那次访华七天跑了三个城市,一门心思谈贸易、旅游和清洁能源合作。要是真答应美国出兵台海,先不说打仗要花多少钱,中国市场一丢,国内经济就得崩半边,这种赔本买卖谁肯干? 更关键的是,美国拿出来绑架澳大利亚的同盟条约,本身就有漏洞,《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安全条约》也就是ANZUS,里头提的“太平洋地区”到底包不包括台湾,从来没说清楚过。有个叫J・斯塔克的法律专家,专门写过《澳新美安全条约联盟》这本书,他明确说澳大利亚从来没打算把台湾算进去。这就给了澳大利亚底气,法理上根本没义务跟着美国掺和台海的事。 澳大利亚国内的反对声音也早摆上台面了,前总理保罗・基廷、前外长鲍勃・卡尔这些老政客,早就骂过政府跟美国搞军事一体化是拱手让渡主权。他们直言不讳,允许美国轰炸机和军队在澳大利亚驻扎,跟把国家变成美国的军事驻地没区别。尤其是AUKUS核潜艇项目,砸进去那么多钱,说白了就是给美国的强硬政策当垫脚石,国内不少人早就看不顺眼了。 美国自己的“优先主义”也让盟友寒了心,特朗普政府搞的那套政策,连长期讨好美国的澳大利亚都没躲过冲击。中资投钱帮澳大利亚建起来的稀土产业,就因为美国的制裁,没法往美国卖货。这种“美国吃肉、盟友喝汤都得看脸色”的日子,澳大利亚也过够了。现在特朗普要是再搞强硬那一套,澳大利亚更得掂量掂量,是跟着美国喝西北风,还是保住自己的经济饭碗。 而且不光澳大利亚,美国想拉的其他盟友也都在打退堂鼓,日本面对逼问只敢含糊其辞,说从没答应过“无条件帮忙”。越南、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被美国列进“理想盟友”名单,却始终不肯站队。澳国立大学有个叫休・怀特的教授说得精辟,亚洲国家没人愿意为了美国的利益,把自己的繁荣搭进去。 康罗伊强调“由当时的民选政府决定”,其实还有层深意,现在的政府要是把话说死,万一将来换届,新政府不认账反而更被动。更重要的是,选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真要把国家拖进台海冲突,丢工作、耗国力的账最后都得算在执政者头上。这种关乎选票的大事,没人敢随便拍胸脯。 说到底,澳大利亚这次的回应根本不是跟美国翻脸,而是回归理性了。同盟关系从来不是主仆契约,不能美国说啥就是啥。以前跟着美国瞎转悠,结果经济受影响、国际形象受损,这些教训够深刻了。现在美国想让它当“台海冲突急先锋”,澳大利亚自然要把主权和利益攥在自己手里。 美国大概没料到,自己苦心经营的联盟会这么经不起考验,当“美国优先”变成“盟友牺牲”,再铁的关系也会生裂缝。康罗伊那句“不讨论假设性问题”,听着轻描淡写,实则是给美国的霸权敲了记警钟,这年头,没人愿意再当别人的炮灰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