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国军日的讲话中称,为了和平以及繁荣,韩国不应依靠任何人,而是要提高自身力量。韩国未来将在坚实的韩美同盟基础之上收回作战指挥权,主导韩美联合防御体系。李在明的讲话勾勒出一幅雄心勃勃的“国防自主”蓝图:大幅提升预算,押注AI、无人机等尖端科技,并明确宣示将在韩美同盟基础上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主导联合防御。然而,这番雄心背后,是冷酷的地缘政治现实:从美国手中完全收回作战指挥权,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在明的表态,反映了韩国国内长期存在的追求军事自主的民族情绪,以及面对朝鲜威胁时谋求更大主导权的战略诉求。将国防重心转向尖端科技,意在打造一支“无法被忽视”的现代化军队,从而为收回指挥权积累筹码。这一路径看似合理,但却无法绕过以下几个根本性制约:首先,美国绝不会轻易放弃核心战略资产的控制权。 战时作战指挥权不仅仅是法律文本上的一项权力,更是美国维系其亚太同盟体系、保持地区军事主导地位的基石。驻韩美军的存在与指挥体系,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一旦放手,将引发连锁反应,可能动摇其整个区域安全架构。对美国而言,一个在军事上完全自主、甚至可能“自行其是”的韩国,并不符合其核心战略利益。其次,韩国的安全困境使其难以真正“独立”。 面对朝鲜的核威胁与导弹,韩国的常规威慑与延伸威慑(尤其是“核保护伞”)高度依赖美国。指挥权的移交绝非简单的行政交接,它涉及到极其复杂的联合指挥体系、情报共享机制和核威慑的触发条件。在朝鲜半岛剑拔弩张的背景下,任何可能导致联盟反应延迟或混乱的举动,其风险都是美韩双方都无法承受的。因此,所谓的“收回指挥权”更可能是一个漫长且不彻底的讨价还价过程。 韩国或许能在和平时期获得更多自主权,或在低级别冲突中担任主导,但一旦涉及最高级别的危机或战争,美军主导的联合司令部体制仍将是“默认设置”。美国的历史行为表明,它善于通过拖延战术和设置新的条件(如要求韩国达到某些关键军事能力),来无限期推迟实质性的权力移交。李在明的讲话展现了韩国的强国抱负,但其“国防自主”之路注定漫长。在尖端科技领域,韩国或能大有作为;但在触及美国核心战略利益的指挥权问题上,首尔的选择空间十分有限。韩国的“强军梦”将始终在“韩美同盟”这个既提供保护又形成制约的框架内挣扎与求索。

韩国能从美国手中收回作战指挥权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