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我对风水学的认识
266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我对风水学的认识!
风水学的本质是解读天地能量交互的生存智慧。古人用“堪舆”二字精妙地概括了其内涵:“堪”字从土从甚,它象征着登高俯察星辰的运转,与北斗定位、节气更替的天道规律相对应;“舆”字从车从舁,它暗指丈量山川水脉的地道法则,就像《考工记》所记载的“天地人”三才定位体系一样。
无形的“风”对应着气场能量的流动,古人凭借圭表测日影确定“四象”方位,发现不同季节的季风走向和地磁变化存在耦合关系。有形的“水”作为能量载体,其蜿蜒的形态暗合《河图》数理,例如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S”形水系设计,既符合流体力学又暗藏阴阳转化的妙处。
这种天人感应的思想在《黄帝宅经》中具体化为“乘生气”理论:建筑选址要顺应龙脉地气的走向,前方有曲水环抱以藏风,后方有山峦依靠来纳气,从而形成“负阴抱阳”的生态微循环。明代十三陵的“北斗七星”布局,正是将星象能量投射到地理空间的典型例子。
风水文化更深层次地蕴含着东方生态伦理观。宋代的《营造法式》规定营造需要“相土尝水”,其本质是尊重地质水文的本底条件;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天井设计,既实现了雨水收集又暗合“财气内聚”的哲学隐喻。这种将实用功能与精神诉求融合的营造智慧,正是中华文明“道器合一”的生动体现。
个人观点,仅供娱乐,无不良引导,风水理论并无科学依据,切忌迷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