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如今的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流量说农村这好那好,搞得似乎农村就是人间天堂一样。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边远山区的农村中年人,我以我的亲身感受告诉你,吹捧农村无尽美好的人要么根本就没在农村长时间生活过,要么就是为了流量没有底线的胡说八道。

我虽没去过发达城市的农村(比如江浙沪或深圳那些地方的农村),但我们这周边县市的农村真实情况都差不多。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农村人口越来越少,除了逢年过节时能热闹几天,平时的村子连狗都会觉得寂寞,更别说年轻人了。当然,光棍守村人除外。
按理说,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乡村振兴的口号跟那时计划生育的宣传一样,随处可见。路也越修越好,连距乡镇几十里没有人烟的山顶危房,公路也通到了家门口,可为什么就是留不住人呢?
有的人说农村留不住人是因为农村赚不到钱,医疗条件不好……其实,这些都是表象,不是本质。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算农村再赚钱,也不可能留下人。

一、土地能挖出土豆,但挖不出未来,重视子女教育才能改变命运
在过去的农村,大部分的农民觉得"读书不如养猪种红薯",毕竟那个年代,不读书来钱快,家里几个人一起出去打工很快就能建上好房子。
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历已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敲门砖,新一代的农民对待子女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改变,"考不上高中全家急"、"土地能挖出土豆,但挖不出未"、“我这辈子在土里刨食,吃了没文化的亏。再苦再难,也不能让孩子走我的老路,一定要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这种想法,在农村家庭中已变得极为普遍。
他们深知,虽然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但是想要家族命运的转变,想要摆脱祖祖辈辈农民的生活方式,对于普通农民家庭来说,唯有重视孩子教育这一条路径,没有其他方式。

二、农村教育资源现状,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农村的教育资源已匮乏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以我们县为例,拆乡并镇以后,10多个乡镇,至少有一半没有中学,而很多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村小学,早就因为没有生源,没有师资或停办、或合并,成为了历史洪流下不起眼的尘埃。
就算还留有学校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大多是靠捐赠。
教室破旧不堪,桌椅陈旧,夏天闷热冬天寒冷。实验室、图书馆这些在城市学校标配的设施,在农村学校却宛如天方夜谭。操场往往就是一片水泥地,孩子们连一个像样的运动场地都没有。
当然,教学设施的好坏对于教育并不能起决定作用,教育还是要靠师资力量。

然而在农村学校,最为重要的师资力量也是相形见绌。优秀教师、年轻教师没有哪个愿意待在没有前途的农村,只要稍微有点门路的都去了城镇任教,而留下来的老师常常一人身兼数科,教学负担沉重,根本无暇精心备课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况且教学方法相对陈旧,难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农村教育的硬件之困,就如破旧的船帆;而师资之缺,恰似迷失的罗盘,让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充满艰难险阻 。
三、农民无奈的选择
面对缺失严重的教育资源,为了能让孩子不像自己一样终身受困于这片土地,有远见的农民只能无奈地离开农村,带着孩子涌入城市接受好一点的教育。
他们在城市边缘租住着狭小的房子,从事着最辛苦、收入微薄的工作,只为孩子能在城市的学校里接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这些农民就像迁徙的候鸟,为了孩子的教育四处奔波,一刻不得闲。

四、农村的出路在何方?
教育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抽水机,正在抽干乡村的血液——走掉的是青壮年,留下的是荒地和老人,断掉的是代际传承的希望。
农村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农村还有未来吗?
我觉得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解决,人口只会越来越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等为了孩子进城务工的这一批农民老去以后,农村将彻底地后继无人。
当然了,时代一直在发展,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消失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必须理性地对待。
毕竟没有哪一个农民真心希望自己的后代像自己一样永远守着祖祖辈辈的土地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