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鸡排哥最好的关心是不添堵


这个国庆,如果要细数各地“顶流”,那么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必定名列其中。这位靠着真诚、幽默与性价比服务出圈的“鸡排哥”,从一个小摊主一跃成为当地的文旅代言人,吸引着众多网友不远千里,只为一块他家的鸡排,或是听一句他的“幽默金句”。

不过,在国庆巨大的人流量下,那个在顾客面前侃侃而谈的“鸡排哥”,终于是累得说不动话了。近日,据极目新闻报道,国庆假期,忙碌了一天的“鸡排哥”收摊准备回家,结果被多位顾客要求合影,甚至一度被挤到墙角。鸡排哥自己称:“人都快要窒息了。”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报道我并不感到意外。当一个普通人被推上流量的巅峰,承受着远超自身承受能力的关注时,身体很难不透支。毕竟,“鸡排哥”不是永不停歇的“永动机”,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对没有尽头的顾客队伍,他的热情不可能被无限的索取。

真正让我隐隐不安的,是最近有关“鸡排哥”舆论风向的微妙转变。卖鸡排不说话,没有情绪价值了;用家用大豆油,会不会有食品安全隐患;听说现在已经赚了1个亿买了五套房;甚至还有人冒充“鸡排哥”已经故去的岳父、父亲来赚流量……如果说,人山人海的顾客只是让“鸡排哥”身体疲累的话,那么这一波汹涌的舆论攻势,才是真正让他疲于应付。

而对于这一幕,大家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山东那位因坚持卖3元一碗的拉面火爆全网的拉面哥,最开始被赋予“朴实、善良、坚守本心”的完美人设,但随后迎来的便是网友的深扒,质疑其“淳朴”人设只是表演;武汉那位“糖水爷爷”,坚持十多年一杯糖水只卖2元钱,走红之初被一众网友誉为“良心爷爷”,但随之而来的,是有人质疑他卖糖水不戴手套、操作不卫生;造谣他子孙不孝、家庭不幸……这些案例的发展逻辑,和今天的“鸡排哥”同出一辙。

美好事物的珍贵,正在于它的纯粹与本真,容不得过度消费与恶意揣测。“糖水爷爷”“拉面哥”的故事里,我们已经见过太多温暖被舆论碾碎的遗憾。明明最开始一个很朴实、善良的温暖故事,经过舆论放大镜式的审视之后,开始走向扭曲、变质乃至烟消云散。而在这次“鸡排哥”的故事中,已经开始出现这一苗头。

因此,如果真的关心“鸡排哥”,就请别给他“添堵”了。比如,摘掉放大镜,把舆论的枪口往上移一移。又或者,少一些那种冒昧、超越边界的热情和拉拽,让“鸡排哥”显得不知所措。

除此之外,这里的“不添堵”,反对的还有那种想当然的关心和同情。比如质疑顾客这么多,“鸡排哥”的身体受不受得了……这种看似善意的担忧,本质上仍是一种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他人的“添堵”。我们应当相信作为一个成年人的“鸡排哥”,有能力权衡利弊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替他感到“不堪重负”,替他决定他“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当然,避免“鸡排哥”陷入舆论困境,不仅需要呼吁网友的道德自觉,更需要当地采取切实有力的行动。譬如,针对恶意抹黑“鸡排哥”的言论,应联合网信部门加强网络监管,及时处置不实信息和网络暴力;在其摊位周边合理设置秩序维护力量,避免过度围观影响正常经营;必要时可提供法律支持,维护其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当地在借助其影响力推广旅游的同时,应把握好尺度,避免过度消费,为他创造一个能够从容生活的空间。

我们感动于“鸡排哥”粗粝的“真”,但也要接受其中的瑕疵和不完美。守护“鸡排哥”,其实就是守护我们社会中那份质朴的善意与美好。希望这一次,鸡排哥的故事不会以令人失望的结局落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