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灼灼韶华》大结局,5人圆满,3人悲惨,只有一人抱憾终身!
16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褚韶华要是生在现在,早把直播间冲成TOP1了。
”
刷完《灼灼韶华》最后一集,满屏弹幕都在替女主喊累:丈夫早死、家业被夺、军阀敲诈、洋行压价,一路打怪升级,居然还能把中药铺子开到新加坡。
爽点不是金手指,而是她真把“赔钱货”做成了“国货之光”。
有人扒出,剧里“迟春堂”的原型,八成就是民国安徽女老板余谢清开的“余良卿号”——当年一张膏药卖遍东南亚,连马来橡胶园工人都认这个牌。
历史比编剧还敢写。
最扎心的是,褚韶华第一次出货就被洋行退单,理由是“中药不科学”。
她当场把膏药掰成两半,贴自己膝盖上,蹲起五十下,膝盖咔咔响,洋人看傻了。
弹幕飘过一句:“这不就是直播工厂溯源+真人上身实验的鼻祖?
”瞬间懂了:百年前的她,和今天蹲在仓库里试吃辣条的带货一姐,用的是同一套流量密码——“我敢用,你就敢信”。
剧外更离谱。
去年十一月,医保商会真搞了个“传统医药国际推广计划”,18家药企跟着组团出海,打的口号直接抄剧里那句“让洋人认识真正的中国味”。
内部会议PPT首页,暗戳戳放了褚韶华剧照,台下老板秒懂:国家任务+情怀Buff,订单不就等于白捡?
Netflix那边也闻着味来了,花钱补拍10分钟抗战片段,据说加了滇缅公路运药的镜头,准备当“女版《纸牌屋》”推给全球观众。
你看,官方、平台、商家,全在替女主把没拍完的彩蛋补完。
可最戳人的不是爽,是她一次次被按在地上摩擦。
仓库被炸,她蹲废墟里捡药渣,边捡边算“还能提纯几斤”;账上没钱,她把嫁妆镯子当了,给工人发年终红封。
弹幕骂编剧虐女,可老药工留言:“我奶奶1942年就是这么干的,日本人抢完店,她藏了半袋川芎,躲乡下两年,愣是把铺子又撑起来。
”那一刻,屏幕里外突然通了电——原来所谓大女主,不过是“死撑”两个字加了滤镜。
所以,别再把这剧当古早励志鸡汤。
它把“女性创业”这碗冷饭炒热,靠的不是喊口号,而是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一钱陈皮多少钱,一箱丸药关税多少,船期延误一天利息多少……算得比当代电商还细。
看完回头想想,今天那些“00后女孩裸辞摆摊月入百万”的热搜,套路跟褚韶华一模一样:先找痛点(洋人不懂中药),再拆路径(先送样品再签分销),最后上情绪(国货当自强)。
百年过去,商业底层逻辑还是那点东西,换件旗袍就是复古风。
当然,也有人吐槽结局太圆满:反派集体下线,女主牵手小狼狗,镜头拉高,黄浦江烟花绽放。
可现实里,“余良卿号”1956年就公私合营了,招牌至今还在安庆老街上,只是早已变成旅游打卡点。
历史没给余谢清烟花,只给她一张发黄的营业执照。
剧里补上的那束光,算是对所有“死撑过”的女人,一次迟到的官方盖章:你们没输,只是时代太慢。
看完剧,顺手搜了下淘宝,“余良卿号”膏药链接已经冲到中医类目第四。
评论区最高赞:“谢谢褚韶华带我认识真国货。
”你看,戏完了,算盘还在打,故事才算真正杀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