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持续延宕的背景下,欧洲各国对这场冲突的态度和支持力度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近期,意大利副总理兼内政部长萨尔维尼在米兰视察时明确拒绝意大利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一句“意大利军队进入乌克兰?绝对不行。如果马克龙想这么做,就让他自己去吧。戴上头盔,拿起步枪,自己去乌克兰战斗吧”,将欧洲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暴露无遗。

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分歧

从支持力度来看,英国和法国无疑是最为积极的倡导者。英法牵头组建旨在支持乌克兰的“志愿者联盟”,试图在俄乌冲突中凸显欧洲的重要作用与位置。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国准备在必要时向乌克兰派遣部队,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扬言“不排除”派兵支援乌克兰,还呼吁西方国家“战略挺进”,挺乌“无上限”“无红线”。

法国的这一系列举动,一方面是希望借此提升自身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在美俄就乌克兰问题谈判将欧洲排除在外的情况下,试图重新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也有巩固其国内政治支持率的考量,通过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强硬姿态,塑造自身的领导力形象。

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分歧

然而,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对派兵乌克兰持积极态度。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多次对向乌克兰派遣士兵持谨慎态度,她以俄军现役130万兵力为据尖锐反问:“若欧洲派兵,需要多少人才能形成有效威慑?”梅洛尼提出为乌克兰提供类似《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集体防御保障,但明确排除派兵参战选项。这一立场与意大利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从经济上看,意大利仍依赖俄罗斯15%的天然气进口,且2025年1月与俄签署价值35亿欧元的农业合作协议,直接参战可能引发俄方能源报复,同时意大利2025年GDP预计萎缩1.2%,增加军费开支将加重经济负担。

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分歧

从政治角度,国内45%的民众反对派兵,远超36%的支持率,且梅洛尼领导的右翼联盟正面临司法改革争议等多重压力,需通过“务实外交”转移国内矛盾。

德国在援乌问题上也较为谨慎,外长瓦德富尔明确表示“暂不考虑派兵”,并警告“军事介入可能使欧洲沦为战场”。波兰虽支持对乌军援,但拒绝派兵,其国防部长直言“不能为别人的领土流血”。匈牙利则因依赖俄罗斯能源,倾向于调停冲突。

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分歧

展望未来,哪些国家会愿意同英法一起派兵乌克兰充满不确定性。一些东欧国家出于对俄罗斯的忌惮以及地缘政治利益考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但前提是冲突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且自身安全能得到充分保障。而像意大利、德国等国,基于国内经济、政治和民众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内派兵的可能性极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