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在临死前,能整点什么特殊服务?

死刑犯临死前的那些事情,很多人脑子里可能蹦出电影里的桥段,但现实里这些服务没那么戏剧化,全是基于法律和人道原则的安排。各国做法不一样,但核心就是让犯人在最后阶段有点基本尊严,避免过度折磨。拿中国来说,死刑执行前,通常会提前一天通知犯人,好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从司法程序上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后,下级法院组织执行,犯人不会突然就被拉走。通知后,犯人往往会情绪波动大,监狱方会派人过来聊聊,帮他们平复心情。这些人可能是狱警,也可能是心理辅导员,主要任务就是听犯人说说心里话,记录遗言。

吃的方面,全球不少地方都有“最后晚餐”的传统,中国叫“断头饭”。犯人能点自己想吃的,只要不是太离谱,监狱基本会满足。举例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最后一餐得本地买,限价40美元;俄克拉荷马州限25美元;路易斯安那州,监狱长有时还会陪犯人吃,甚至自掏腰包请客吃龙虾。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2011年后就取消了自定义最后餐食,因为有个犯人叫劳伦斯·布鲁尔点了大堆东西结果一口没吃,说不饿,现在犯人就吃监狱食堂那天提供的普通饭菜。中国这边,犯人最后餐食也记录在案,通常是米饭、菜汤,狱警会问犯人偏好,但不会搞得太奢侈。


死刑犯在临死前,能整点什么特殊服务?

除了吃,还有会见家人的环节。这在很多国家是标准程序。中国死刑犯执行前,能见亲属,通常安排在最后一天或前一天,时间有限制,比如15分钟到半小时。家属得提前申请,监狱审核通过后才能见面。犯人可以交代后事,留下遗物或口信。美国一些州也允许家属探视,但得在指定时间,通常是执行前几天。宗教信仰强的犯人,还能要牧师或僧侣过来,提供精神慰藉。比方说,在美国,死刑犯有权要求精神顾问陪同到执行室,甚至能祈祷或触摸。其他国家类似,日本死刑犯执行前也能见神职人员,韩国也提供类似服务。

执行方式本身也算一种“服务”,因为现代社会讲究减少痛苦。中国现在主要用注射死刑,三针法:第一针麻醉,让犯人昏睡;第二针松弛肌肉,避免抽搐;第三针氯化钾停心跳,整个过程30秒内结束。比起以前的枪决,这方式对执行人员心理负担也小。犯人还能选背景音乐,不过大多默认监狱歌单。而美国有些州用电椅、毒气室或绞刑,但这些越来越少用,因为事故多。电椅有时电路故障,犯人得反复电击;绞刑得算好绳长,避免窒息太久。现在主流是注射,但2024年阿拉巴马州试了氮气窒息,新方法争议大。


死刑犯在临死前,能整点什么特殊服务?

聊到具体案例,比如,药家鑫案,2011年执行注射死刑前,他被通知后见了家属,吃最后餐食,过程按程序走,没额外特权。另一个,美国的加里·阿尔沃德,1984年被判死刑,在死囚区待了近40年,2023年自然死亡前,一直有律师上诉,但最后服务还是那些标准项。台湾的王信福,1952年生,现在是最老死刑犯,案子有争议,但执行前如果来,会按规矩给会见和宗教服务。

人权组织像大赦国际,一直强调死刑前待遇问题。他们说,死囚往往等好几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执行,这本身就是折磨。一些国家,死刑犯戴镣铐时间长,隔离关押,心理健康差。国际法禁止对未成年人、孕妇或精神病患者执行死刑,但有些地方还是违规。服务方面,大赦国际推崇废除死刑,但短期内,至少要保证最后阶段人性化,避免酷刑。

死刑犯最后还能写遗书或遗言。中国监狱有时派文化高的犯人帮写遗书,像1996年重庆的欢镜听,就帮138个死囚写过。遗书内容多是忏悔、对家人的愧疚,或骂社会。这些记录会交给家属或存档。国外,死刑犯最后话语公开的不少,美国得州司法部网站上列了500多个犯人最后陈述,多表达爱、道歉或信仰。

洗漱和个人卫生也算是小服务。执行当天早上,犯人能刷牙洗脸,换干净衣服。中国用注射,犯人穿囚服去执行室;美国有些州让犯人选衣服,但有限制。目的就是保持尊严,别让尸体太狼狈。执行后,尸体验明,通知家属领回或火化。

全球趋势看,死刑国家越来越少,2023年大赦国际报告,执行死刑的国家只有20多个,中国、伊朗、沙特最多。美国有些州废除死刑,像2021年弗吉尼亚州。剩下国家,特殊服务趋向标准化,避免争议。

说到底,这些服务就是让犯人走得体面点。但死刑本身争议大,有人说威慑犯罪,有人说不人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