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英伟达的困局

早在2023年9月,华为麒麟芯片回归,Mate60的发布,让美国政客内部陷入了分裂。强硬派愤怒要求加大对中国的半导体芯片封锁,连低端芯片都不放过。而主流派别的意思是收窄对华芯片禁令,仅封锁高端的。针对华为芯片事件,美国和欧洲的芯片制造巨头联合共同发声,表达了继续向中国供应半导体产品的意愿。这一次美西方日韩的半导体巨头企业基本都参与了,包括美国的英特尔、高通、英伟达,还有日本的东芝、荷兰的ASML等超过26家芯片制造商、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和光刻机生产。

英伟达的困局

2025年9月15日,2年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经过初步调查,认定英伟达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及此前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中的相关审查决定,决定对其实施进一步调查。

英伟达的困局

据英媒报道,此时,英伟达负责人黄仁勋正随特朗普访问英国,正面回应了一事。黄仁勋强调英伟达已经为中国市场服务数十年,但是最近几年日子确实不好过。

芯片是未来高科技领域的基础,芯片之争已经成为中美博弈的重要战场。现在出现的现象并非孤立存在,其背后折射出深层次的经济与政治矛盾,是在大变局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英伟达的困局

1、核心矛盾:资本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异

1)资本主义遵循“你死我活” 的传统竞争逻辑

美国政治家是资本主义逻辑的践行者,资本主义是一种制度、原则,偏向理论化、观念化的存在。美国政治家遵循 “打死别人,存在自己” 的残酷竞争规则,认为竞争是 “你死我活” 的零和博弈,只有让对手陷入困境,自身才能生存发展。基于这一逻辑,美国政府将政治手段延伸至经济领域,推出芯片禁运政策,其核心认知是 “只要通过禁运打垮对手,自身就能在芯片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英伟达的困局

2)资本遵循基本的现实生存法则

芯片厂商是 “资本” 的载体,它们虽遵循资本主义的基本活动规律,但并非抽象的 “资本主义”,而是活生生的市场参与者,其决策以自身生存与发展为核心,需依据实际市场环境动态调整。与美国政府的 “你死我活” 认知不同,芯片厂商(资本)的切身感受是 “禁运不仅可能打不垮对手,反而会让自身陷入生存危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禁运直接导致自身市场萎缩、收入下滑,陷入 “对手未死,自己先难活” 的困境。

英伟达的困局

2、观念社会的经济逻辑:无限与共享

1)无限

在芯片市场领域,其核心产品已经从 “物质产品” 转向 “观念产品”。体现为单片芯片重量仅为2-3克,其价值可达到30万美元,同时,芯片具有 “低边际成本、可无限复制” 的特性。

市场与生产的关系

芯片的市场规模可无限扩大:芯片的消费无需依赖对应芯片产能的增加,芯片的生产费用仅占其总成本的 1%-5%(高端芯片),技术研发成本是核心投入,一旦技术成型,可无限复制销售,新增消费几乎无需额外增加生产投入。

英伟达的困局

因此,催生“销量决定芯片厂商的利润”:技术固定的前提下,卖得越多,分摊的研发成本越低,总利润越高,例如芯片技术研发完成后,卖给 10 位客户与卖给 100、1000 位客户,核心成本差异极小,但总收益天差地别。

2)共享

在芯片领域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共享与共赢的关系。

一方面,生产者会主动降价。与工业社会生产者倾向于 “抬高价格” 相反,观念产品的生产者会主动降低价格,低价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虽然单价下降,但消费规模扩大的速度远超单价下降幅度,最终总收益更高,例如低端芯片用于一般玩具,低端芯片的应用场景扩大,产生新增价值。

另一方面,双方利益绑定。消费者 “越满意、消费越多”,生产者 “收获越多”,形成 “你好我好” 的正向循环,反之亦然。例如,中国自我突破的芯片口碑越好,国产芯片应用场景越多,国产芯片厂商收益越高;反之,美国越对我国实行芯片禁运,英伟达的销量越低,企业利润越少。

英伟达的困局

最后,芯片产业必须坚持全球化。芯片产业的价值实现依赖全球化,由于芯片复制成本极低,其价值极限在于 “覆盖全球市场”。卖给一个国家与卖给全球,成本差异微乎其微,但收益可呈几何级增长(例如美国电影仅在本土放映与全球放映,票房收益差距巨大;芯片技术卖给单一市场与全球市场,利润规模完全不同)。若全球化收缩(如从全球市场退至盟国,再退至本土),收益会持续大幅缩水。

英伟达的困局

英伟达H20芯片是一款“阉割版”的AI芯片,是英伟达为了绕开美国出口管制,专门给中国做的特供品。可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突然不让H20出口了,英伟达一下子就得损失55亿美元;7月,黄仁勋亲自去白宫斡旋,美国商务部才松口,允许H20卖给中国。可英伟达却发现中国客户已经不再需要,阿里、腾讯等买家不再积极确认订单。

英伟达的困局

不仅H20出现这一问题,英伟达最新推的RTX6000D芯片也开始被我国市场抵制。这款AI产品,被中国科技巨头们集体吐槽“性价比太低”,其性能远低于被禁的RTX5090,甚至连国产替代方案都比不上。

如果芯片封锁能够实现美国政府的政治目标,这样的结果就不应该出现,美国财长就不会无奈的表示:“中国已经做出同等性能的芯片”。

英伟达的困局

3、芯片之争的核心:认知与规律的背离

1)美国政府的认知局限

美国政府的禁运政策,本质是基于 “工业社会” 的传统经济理论与经验制定的,其核心错误在于:忽视社会已进入 “观念社会” 的现实,仍用 “工业社会有限市场、你死我活竞争” 的逻辑看待芯片产业;同时违背了 “芯片(观念产品)的新经济规律”。芯片作为典型的观念产品,其价值实现依赖全球化市场与规模效应,禁运直接切断了规模扩张的路径,反而损害自身产业利益;最后,美国政府的决策依据是 “教科书理论与过往经验”,而非当前市场的实际运行规律,导致政策与现实严重脱节。

英伟达的困局

2)芯片厂商的现实教训

从两年前,26 家芯片厂商(资本)的反对,到今天英伟达的无耐损失,源于其对 “观念社会经济规律” 的切身体会:

首先,芯片厂商身处市场一线,直接感受到 “市场是第一要务”,全球化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唯一路径,禁运等同于主动放弃庞大市场;最直接的亲身体验到 “禁运对自身的直接伤害”,违背资本 “生存与发展” 的核心诉求;也能清晰感知到 “新经济规律的不可违背性”,即芯片产业的低生产边际成本、高复制性,决定了只有通过全球化扩大销量,才能实现持续盈利,美国政府的政策完全不符合当前产业环境。

英伟达的困局

有行业分析师说,现在中国科技公司宁愿把订单分给国产厂商,哪怕性能差点,也要帮着培养自己的供应链能力。这种变化让英伟达的“技术优势”打了大折扣,也让黄仁勋说的“失望”里,多了不少真真切切的焦虑。

4、芯片产业的反思:错误认知对经济与社会的危害

认知偏差的来源:社会中部分错误认知(如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敌对认知、对反全球化的支持),并非源于民众的天然判断,而是由政治家、精英阶层通过理论灌输形成的。

英伟达的困局

对决策与经济的影响:若错误认知(如基于传统工业社会逻辑的政策理念)成为社会主流,会给决策者施加错误压力,导致其放弃符合新经济规律的正确政策,最终阻碍经济活动开展,损害社会财富创造(例如芯片禁运政策,既损害芯片厂商利益,也制约全球芯片产业的技术普及与市场扩张)。

英伟达的困局

核心呼吁:当前需重视对 “观念社会新经济规律与社会规律” 的研究,打破传统理论的束缚,让决策回归现实市场逻辑,避免因认知偏差导致全球经济受损。

英伟达的困局

针对英伟达的损失与我国芯片的不断突破,欢迎网友在评论区相互交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