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这复杂的一生,一言难尽,仿佛被“不听劝”的魔咒紧紧缠绕,顶级谋士的三次进言,都被他无视,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的谋士刘玄初多次表现出来的智谋,丝毫不亚于历史上的张良、诸葛,可惜未遇良主,无法青史留名,可惜了一身的管仲乐毅之才。


吴三桂的覆灭:拥有顶级谋士却主打一个不听劝,四次避开正确答案

放弃的第一次自救机会,永历帝之死

南明在境内被彻底击败之后,永历皇帝逃至缅甸避难,只剩下很少的残兵败将。本来只要永历帝在,清廷就只能依仗吴三桂来保边境平安。刘玄初听说吴三桂要进军缅甸,试图去捉回永历帝,赶紧出言阻止,“永历皇帝这面大旗在,我们就有了和清廷反复讨价还价的基础,他就是我们找朝廷要粮要饷的筹码。养寇自重,方能让清廷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对我们下手。您忘了洪督师的那句话了吗,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刘玄初的这番话可谓一针见血,深谙政治博弈的精髓。

吴三桂不听劝告,执意带兵入缅,缅王迫于吴三桂的兵威,交出了永历帝。

本来,吴三桂直接把永历帝交到京城,给多尔衮就可以了,可是吴三桂偏要亲自动手,在昆明勒死永历帝父子。

吴三桂的覆灭:拥有顶级谋士却主打一个不听劝,四次避开正确答案

没有了永历帝这个筹码,吴三桂的重要性就下降了,再找朝廷要粮要饷就麻烦很多,甚至出现了动用私人关系去找江苏布政使借粮的事情。若是把永历帝交上去也没啥,毕竟是职责所在,但是亲自动手,就彻底终结了自己的后路,全国汉人都和吴三桂无法结盟了。


吴三桂的覆灭:拥有顶级谋士却主打一个不听劝,四次避开正确答案

放弃的第二次自救机会,主动撤藩

撤藩之事,更是吴三桂的盲目自信、刚愎自用的的完美体现。吴三桂想试探年轻的康熙皇帝的魄力,就假惺惺上奏折要求主动撤藩。

刘玄初苦苦相求,“康熙就是个年轻的愣头青,你的奏折交上去,他就给个顺水推舟,反正是你自己主动申请的,到时候咱们怎么办?”

但是吴三桂却信心满满,压根不信康熙真的会同意撤藩,肯定会哄着自己勉为其难继续带兵。结果,年轻气盛的康熙接到奏折,毫不犹豫地批准撤藩。

吴三桂一下子手足无措,撤了就是等死,任人宰割了,不撤可是还没准备好呀,兵器没打造,粮食没囤积。面对康熙派来督促撤藩的大臣,吴三桂不得不仓促起兵,幸好满清八旗已经腐朽堕落了,而康熙实在是年轻无经验,也是毫无准备,否则吴三桂最初就要被扑灭。

吴三桂的覆灭:拥有顶级谋士却主打一个不听劝,四次避开正确答案


放弃的第三次机会,拒绝“反清复明”的旗帜,拒绝拥立明皇后裔

在如何制造舆论优势的方案上,刘玄初也给出了极具谋略的建议。他建议,造反若要名正言顺,就找个朱家的后人做傀儡,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肯定能得到占大多数的汉人的响应。

吴三桂此时早已膨胀,既然都造反了,我为啥不自己做皇帝,要什么傀儡。结果可想而知,除了他散落在各地的旧部,几乎没人响应,因为之前杀死永历帝的操作,他的名声已经烂大街了。


吴三桂的覆灭:拥有顶级谋士却主打一个不听劝,四次避开正确答案

放弃的第四次机会

吴三桂的军队兵锋直指长沙,战局极度有利的情况下,吴三桂突然停止进军。刘玄初再次进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停下来,士气停顿就没法打了,可是吴三桂就想着划江而治,结果战局急转直下。

康熙利用难得的喘息机会,收买吴军内部,安抚另外两藩,整顿八旗兵马和绿营军队,最终在衡阳将吴三桂重重围住。


吴三桂的覆灭:拥有顶级谋士却主打一个不听劝,四次避开正确答案

结语

不知吴三桂在弥留之际,是否会追悔莫及,悔恨自己未能听从刘玄初的恳切劝告,四次错失绝佳良机。只可惜,这世间向来没有能让人挽回过往的后悔药。

即便谋士拥有经天纬地之智谋,若主帅刚愎自用、目光短浅,一切谋划也不过是枉费心力。这,便是吴三桂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