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乌冲突战场已经成为了各种先进武器展现性能的试验场,也是各种先进体系比拼的擂台。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多款先进武器投入实战,取得了不错效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纷纷将自己的先进武器投入到俄乌冲突战场,用实战验证武器性能。俄乌冲突中,美国及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多种先进武器,涵盖战斗机、防空系统、反坦克武器、巡飞弹、远程导弹等。可是无论是美国的先进武器,还是北约先进武器到了乌克兰之后都出现水土不服,没有展现出来外界期待的性能,直接导致美西方先进武器神话破灭。
F-16战斗机、幻影-2000战斗机、IRIS-T SLM防空导弹系统、欧洲燕”激光制导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NLAW反坦克导弹、“弹簧刀”巡飞弹、“凤凰幽灵”巡飞弹、AGM-158 JASSM隐形巡航导弹、“风暴阴影”/SCALP-EG空射巡航导弹、M777超轻型榴弹炮和ASC 890机载预警机等都没有展现出来应有的效果。乌克兰最大的筹码就是无人机,但是俄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很快研发了能压制乌克兰的无人机,并且打造了死亡禁区。
1
俄乌冲突面貌被迅速改变,俄军FPV无人机打造“死亡禁区”,乌军装甲部队的噩梦。俄罗斯军队通过大规模部署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在战线前沿构建了一个纵深约5公里的“死亡区”。乌军第93机械化旅一名被称为“斯坦尼斯拉夫”的中尉说,几乎所有距前线5公里范围内的车辆只要露头就被摧毁,在前线1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车辆也是处于极度危险状态之中。数据显示,仅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战斗中,俄军宣称使用FPV无人机摧毁了超过200辆乌军坦克和400余辆装甲车。
乌军官兵承认,乌克兰第一装甲旅直接在战斗中覆灭,主要就是因为无法应对FPV无人机。“没有哪种武器像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那样,如此迅速地改变了俄乌冲突的面貌。”这是军事专家的一致意见,也是俄乌冲突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面。俄军使用FPV无人机在库拉霍韦地区摧毁6辆德国豹2A6坦克。俄罗斯在冲突中构建5公里死亡区,已经让乌军坦克装甲车辆不敢近距离靠近。
2
FPV无人机的核心技术优势明显,很大程度上改变冲突面貌和走向。FPV无人机具备实时操控与精准打击能力,特别适合俄乌冲突战场应对各种类型的装甲车辆。这种无人机通过VR眼镜实现操作者与无人机的实时视觉同步,可在复杂地形中灵活穿梭,攻击装甲车辆的薄弱部位(如发动机排气口、顶部装甲)。该类型无人机还具备成本低廉的明显优势,单架FPV无人机制造成本仅3000欧元左右,而俄军日产量已达4000架,年产能约150万架。
从火力覆盖到精准打击,FPV无人机让战场攻击烈度下降,附带杀伤下降。与传统的火炮轰炸大面积火力覆盖的粗放式打击模式不同,FPV无人机能直接精准的瞄准坦克、装甲车辆的薄弱环节,将弹药投入车辆内部实施轰炸。配合灵活的战术和电子设备,俄军在实战中最大限度发挥FPV无人机的作用,摧毁乌克兰装甲车辆的效率提升30%以上。
俄军在实战中采取“双机编队”战术,首架无人机破坏目标,次架完成致命摧毁,乌克兰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破解办法。英国皇家三军研究院(RUSI)报告指出,在60%-80%的FPV无人机未能命中目标的情况下,俄军摧毁的乌克兰的装备依然占摧毁总数的70%以上。FPV无人机迫使乌军将装甲部队部署在战线5公里以外,甚至10公里以外,这大大降低了乌军攻击效率,也给乌军造成巨大心理震慑。在俄无人机攻击下,荷兰开源情报网站ORYX统计显示,乌克兰接收的61辆豹2坦克中近半数已损毁。
3
俄罗斯并非FPV无人机王者,中国才是真正王者,美媒焦虑在无人机领域中国优势明显。俄罗斯FPV无人机改变战场面貌,而美国却发现了一个更加令他们忧虑的地方,那就是在无人机领域,我们才是真正强者。美国五角大楼高官直言:“中国有能力让全球无人机产业停摆一年”。这说明我们在无人机领域具备明显的产业链优势。中国民用无人机年产量达320万架,年产能或超5000万架,远超俄罗斯的150万架。
中国已发展出察打一体无人机、预警机与卫星通信的协同网络,可构建覆盖上千公里的“蜂群打击”体系,远超俄乌战场上的单兵操作模式。在无人作战领域,中国凭借卫星导航(北斗)、5G通信和工业链整合,可构建“侦察-打击-评估”闭环,形成降维打击能力。谁能掌控无人机产业链与智能化战场规则,谁就能在“后核武时代”的常规战争中占据制高点。而中国,正以全产业链优势与体系化思维,悄然重塑全球军事平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