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年头,想实实在在干点事的官员,日子其实不好过。重庆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最近就因为一顿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6月29日,他在辖区一家小餐馆自掏腰包请了两桌客,本意是想带头消费,给当地经济添点活力,结果视频一传到网上,评论区立马炸开了锅。有人说他太高调,是在作秀;有人质疑这算不算违规聚餐;更有人追着问“到底请了些什么人”。直到30日晚《中国青年报》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定性“不违规”,这场风波才慢慢平息。但这顿饭背后藏着的东西,可比一顿饭的面子重要多了。

先说说这顿饭的前前后后,处处都透着不寻常。开饭前,高洪波拿着手机在餐馆里转来转去,一边找收款码,一边跟周围的人认真强调:“今天这单我买,谁要是抢着付钱,那这饭就别吃了。”镜头里,他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点了几下,预付2000元的记录看得清清楚楚,那股子生怕别人抢着买单的较真劲儿,倒像个怕朋友破费的普通食客。吃完饭,老板拿着账单一算,两桌菜实收1100元,硬是把多付的900元退了回来,连句“书记来了该打折”的客套话都没说。后来大家才知道,这老板是个实在人,菜价全是明码标价的:红烧土鳝鱼98元,时蔬12元,荣昌猪回锅肉、青椒鱼这些家常菜,算下来一桌才554元,比不少家庭周末聚餐还实惠。

但网友们却不怎么买账。“干部公开聚餐,这也太高调了吧?”“两桌人,人数符合规定吗?”“请的都是谁?会不会影响以后办事公正?”一连串的问号砸过来,透着公众对“官员吃喝”这事儿的高度敏感。这种敏感其实不奇怪,这些年大家见多了“公款吃喝”“违规宴请”的例子,对“餐桌腐败”的警惕性早就拉满了。可这次的关键,恰恰就藏在网友最关心的这几个问题里。

先看请的是谁。既不是什么商界大佬,也不是上下级的同僚,主角是专门来荣昌给经济发展支招的营销大师华红兵,陪坐的是本地几个“土专家”:养猪的全国劳模郭平,做制药的人大代表游洪涛,还有搞非遗食品加工的90后姑娘桃二妹。说实在的,这就是场实打实的取经会——高洪波特地请人来给本地企业传经验,赶上饭点,大家凑在一块儿,借着家常菜的热乎气儿,让企业家们少点拘谨,多问点实在问题。视频里能看到,吃饭的时候他没闲聊,净问些“养猪的出栏量怎么样”“直播能不能多加点非遗故事”,连餐馆老板最近的生意好不好都没放过,活生生把这小餐馆的两张桌子,变成了调研民生、推动发展的“非正式座谈会”。

再说说费用和规矩。两桌1100元,没开发票,更没走公款报销——高洪波自己发的视频里,付款记录、退款明细都清清楚楚,连老板退钱时说的“该多少是多少”都录进去了。这跟“大吃大喝”压根不沾边,就算真走公款,按规定的工作餐标准,这花费也合规。更重要的是时间,当天是周末,他陪着华红兵跑了一天企业调研,吃饭的时候都在加班干活,哪来的“违规聚餐”一说?

其实熟悉高洪波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他第一次“高调”。年初荣昌开经济会,他就号召干部“带头消费”,说“买件新衣服、下趟馆子,都是给经济添活力”;五一假期,荣昌的文旅市场火出了圈,230万游客带来20亿消费,背后就有他带着干部逛夜市、尝小吃的身影。这次请客,更像是把“带头”这两个字落到了实处——当不少人还在纠结“该不该消费”“能不能聚餐”的时候,他用一顿自掏腰包的便饭告诉大家:正常消费不可怕,怕的是装样子、搞特殊。

难怪《中国青年报》会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判断是不是违规吃喝,就看三点——跟谁吃、在哪吃、谁掏钱。”高洪波跟企业家吃,在小餐馆吃,自己掏钱吃,既没破规矩,又暖了人心。这事儿最打动人的,或许就是那份“不端着”的实在:他不怕被拍,主动把付款记录晒出来;不怕被问,清清楚楚交代请了谁;更不怕担责,明知道可能被质疑,还是敢站出来做示范。

说到底,公众怕的从来不是官员吃饭,而是藏在饭局背后的猫腻。高洪波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把“猫腻”的可能性全堵死了——透明到连退款细节都公开,真诚到把工作融进了生活。他常说“经济发展靠流动”,这话真不假:你下趟馆子,小贩能多赚点;他买件新衣,工厂能多开工。这流动里,有普通人的生计,也有地方发展的底气。

如今风波慢慢平息,网友的评论也渐渐变了风向,有人说“这样的书记接地气”,有人感慨“干实事就得有这股劲儿”。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比起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官员,愿意自掏腰包为地方找路子、敢把一举一动晒在阳光下的干部,才是真的把“为民”二字刻在了心里。这顿饭,吃的是家常味,显的是真担当,确实值得点个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