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5天后,中方发起反制,对韩国继续征税,李在明作出明智选择

最近,中韩两国在贸易上的摩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25年6月26日,韩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的不锈钢厚板开征21.62%的反倾销税,期限五年。结果没过几天,6月30日,中国这边也不甘示弱,直接宣布对韩国等国的不锈钢产品继续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从20.2%到103.1%不等,同样是五年期限。这事儿闹得挺大,韩国新上任的总统李在明在这中间的表现还被夸了一句“明智”。

韩国先动手:对中国不锈钢征税

先说韩国这边。2025年6月26日,韩国贸易委员会在首尔开了个会,拍板决定对中国进口的不锈钢厚板征收21.62%的反倾销税。这可不是小事儿,不锈钢厚板是工业生产里常用的材料,造船、建筑、机械制造都离不开。韩国为啥要这么干呢?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中国钢材卖得太便宜了,挤占了韩国本地企业的生存空间。

根据韩国钢铁协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对韩国的不锈钢出口量占了韩国市场的40%,这个比例比其他国家高出一大截。韩国国内的钢铁企业抱怨说,中国钢材价格低得离谱,他们根本没法竞争,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有些小厂子甚至都快倒闭了。韩国政府一合计,觉得不能坐视不管,就祭出了反倾销税这个大招,打算保护本国产业。

其实,韩国这么干也不是头一回了。过去几年,他们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就没停过。2023年的时候,韩国就对中国的热轧钢板、碳素钢板还有二亚硫酸钠这些东西加了反倾销税。这次针对不锈钢厚板,不过是延续了之前的路子。韩国贸易委员会还特意发了个声明,说这是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听起来挺冠冕堂皇。

不过,这事儿在韩国国内也不是一边倒的赞成声。有些人觉得加税能救本地企业,稳住经济;但也有人担心,这么搞下去容易得罪贸易伙伴,尤其是中国,毕竟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万一惹毛了中国,后果可能不好收拾。

中国不甘示弱:五天后反击

韩国这边刚动手,中国也没闲着。沉默了五天后,6月30日,中国商务部放了个大招,宣布对来自韩国、欧盟、英国和印尼的不锈钢钢坯和热轧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从20.2%到103.1%,期限再延长五年。这其实不是什么新政策,而是2019年就定下的反倾销税到期后的一次续期。

中国商务部说得很明白,韩国这些国家的不锈钢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卖得太便宜,属于倾销,严重威胁了国内钢铁产业的利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的不锈钢进口量占了中国市场的15%,这个比例不算小,对本地企业确实有不小的冲击。商务部还强调,延长反倾销税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维护市场公平,跟韩国那边讲的道理差不多。

有意思的是,中国这次反制也不是完全不留余地。比如对韩国的大企业浦项制铁,中国保留了“价格承诺”政策,就是说只要浦项的价格不低于某个底线,税率可以是零;但如果乱降价,税就立刻收起来。这种灵活操作其实是在给双方留点喘息的空间,不至于把关系搞得太僵。

商务部发言人林剑还特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了个态,说中国支持自由贸易,但也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跟韩国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这话听着挺中肯,既表明了立场,也没把门关死。

沉默5天后,中方发起反制,对韩国继续征税,李在明作出明智选择

李在明的应对:低调务实

这时候,韩国总统李在明就成了焦点人物。李在明是2025年6月4日刚上台的,算是韩国的新手总统。他接手的摊子可不轻松,国内经济不景气,GDP增长预期只有0.8%,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出口也萎缩得厉害。外面还有中美博弈的压力,韩国夹在中间,稍不留神就容易两头不讨好。

面对中国的反制,李在明没急着跳脚,而是选择了低调处理。6月30日,他开了个新闻发布会,说韩国政府会盯着中国反制措施的影响,必要时保护国内产业,同时还想跟中国谈谈,尽量别把事儿闹大。

这态度为啥被夸“明智”呢?首先,他没逞强硬喊话,避免了火上浇油。其次,他提到对话合作,说明不想彻底撕破脸。最关键的是,他还顾着国内企业,给民众吃了颗定心丸。这种不温不火的处理方式,既保住了面子,也争取了里子。

韩国商务部第二天也跟了一句,说愿意跟中国保持沟通,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中国这边也回应了,说欢迎对话。这么一看,李在明的低调策略还真有点效果,至少没让矛盾升级。

这事儿的影响:中韩关系咋走?

这波贸易争端对中韩关系肯定不是啥好消息。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有3000亿美元,占韩国对外贸易的23%。钢铁、化工、电子这些领域都是两国的合作重点。现在两边互相加税,贸易额肯定会受影响,企业日子也不好过。

对韩国经济来说,压力就更大了。2025年本身就过得紧巴巴,出口再受挫,失业率可能还得往上蹿。李在明政府得赶紧想办法稳住局面,不然老百姓的怨气可不好平。

放眼全球,这事儿也不只是中韩之间的小打小闹。现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到处都是,中韩这场争端不过是冰山一角。作为亚洲两大经济体,他们的动向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的贸易格局。

不过,事情也没到绝路。李在明的务实态度给解决问题开了个口子。如果中韩能坐下来好好谈,找到个双赢的办法,紧张局势还是能缓和的。而且两边在人工智能、半导体这些高科技领域还有不少合作空间,算是关系里的一个亮点。

往后看,中韩关系咋走,关键还得看双方咋操作。对韩国来说,李在明要是能坚持“国家利益优先”,一边跟中国搞好技术合作,一边跟美国平衡关系,说不定能闯出一条路。但如果他在对华政策上犹犹豫豫,韩国可能会更被动。

对中国来说,这事儿也提醒我们,贸易摩擦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咱得继续在自由贸易和自身利益之间找平衡,既要硬气,也得灵活,跟韩国这样的邻居打好交道。

沉默5天后,中方发起反制,对韩国继续征税,李在明作出明智选择

总的来说,沉默五天后,中国果断反制,韩国这边李在明也拿出了点智慧。这场贸易争端还没完,接下来就看双方能不能冷静下来,谈出个结果。在全球贸易越来越乱的今天,中韩要是能携手应对挑战,对两国的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