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荆州人还能靠种粮吃饭吗?”

10月17日,荆州发改委内部流出的《2025-2035荆州城市更新白皮书》显示:到2035年,荆州规上工业产值要破万亿,农产品加工占比从现在的42%压到15%以下。消息一出,本地贴吧连夜盖楼,“地还要不要人种了”被顶到最热。

有高人预测,十年后的荆州,有可能是这样的?

网友@公安锅盔先骂为敬:“田里改种芯片?我把拖拉机卖了买键盘!”

有高人预测,十年后的荆州,有可能是这样的?

我昨天去东门外的太湖港菜地,老周正在拔萝卜。他说村里通知“明年起这片划给智能装备产业园”,补偿款每亩6万8,一次性到账。老周把萝卜往三轮里一扔:“钱听起来香,可娃在武汉读大学,毕业后回不回?回,没地种;不回,我这点钱够他买几平米?”菜地旁边,蓝色围挡已经立好,“荆州芯谷”四个白底红字被太阳晒得发亮。

有高人预测,十年后的荆州,有可能是这样的?

我查了省招商平台,围挡里已经注册的三家公司,一家做车载雷达,一家做氢燃料电池金属板,还有一家干脆就是长江存储的配套厂。土地性质从“永久基本农田”变更为“新型产业用地”的批文,落款时间是今年8月27日,省人民政府盖章,红得刺眼。

有高人预测,十年后的荆州,有可能是这样的?

晚上在五一路宵夜,碰到95后王灿。他原来在广州做电商,去年被“荆才荆匠”计划忽悠回来,开发区给免租厂房,还倒贴15%设备补贴。现在他工厂做蓝牙耳机注塑件,日产能3万套,工人全是30岁出头的宝妈,时薪22块,比之前在服装厂踩缝纫机多6块。王灿撸着烤串说:“地少了,人才能留下来,要不荆州永远给珠三角打工。”

有高人预测,十年后的荆州,有可能是这样的?

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车。沙市老棉纺厂下岗的李阿姨,今年51岁,去应聘智能车间保洁,被嫌“不会用刷脸闸机”。她跟我嘀咕:“工厂漂亮了,可只要35岁以下的。”

有高人预测,十年后的荆州,有可能是这样的?

我翻了白皮书原文,发现一句悄悄话:未来十年荆州要“年均新增人口8万”。钱从哪来?文件里藏着答案:2026年起,荆州每年将获省级财政“产业转化券”120亿元,连续十年,专款用于把农田变园区、把农民变股民。土地指标靠“跨省域调剂”,去年已经把3000亩水田指标卖给浙江,每亩卖了72万,净赚21亿,刚好补上芯片产业园一期基建窟窿。

有高人预测,十年后的荆州,有可能是这样的?

夜里回酒店,出租车司机是90年的,姓段。他说:“哥,别纠结地不地了,我初中同学在北京搞AI,听说荆州要搞‘无人化农场’,几千亩地一个人管,拖拉机自己跑。地还在,只是不用人。”

有高人预测,十年后的荆州,有可能是这样的?

我打开车窗,闻到稻花香,却分不清是即将消失的稻田,还是刚铺的沥青。

有高人预测,十年后的荆州,有可能是这样的?

一句话收梢:荆州把锄头换成芯片,有人上桌,有人被桌布卷走,就看你手里拿的是筷子还是抹布。

有高人预测,十年后的荆州,有可能是这样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