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下美国和欧洲全傻眼了! 7月16日,在我们宣布将限制八项电动汽车关键电池制造技术的对外输出之后,立刻就引起了纽约时报的关注。纽约时报对此表示,中国此举这是要巩固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已占据的主导地位。 具体来说,就是以后谁想通过做买卖、投钱一起干、或者技术合作的方式,把这些特定技术弄到国外去,都得先跟中国政府打报告,拿到许可才行才行。   主要是两种重要电池材料(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铁锂)的生产方法,还有两种从矿石或盐水里高效提炼锂的方法。这些都是造高级电动汽车电池少不了的核心手艺。   外媒认为,中国这招就是为了牢牢抓住自己已经在电动汽车电池这块儿说了算的地位。   事实上,国家商务部门在年初1月份的时候,已经把这个新管制的想法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了,提前打了招呼。   后面这半年时间里,政府的人也是认真听了行业内专家和公司的各种意见,琢磨了哪些技术真的特别重要、需要保护。   最后定稿的通知在7月15日正式对外公开,第二天,也就是16号就生效了。而且,规定得很细,不是所有做相关材料的技术都管,而是管那些特别高级的。   比如做磷酸铁锂材料,要能达到非常高的性能指标才算在被管制的范围里,这些指标要求比市面上普通电池的水平高出不少。   简单说,就是管尖端技术,不管大众化技术。商务部门的人出来解释了,说这么干是为了两方面都顾好:   既要咱们的技术进步、行业发展,也要防止技术流出去被滥用,保障咱自己的安全,目标是技术的应用既先进又安全可靠。   这确实戳到欧美那边的“软肋”了。毕竟我国现在要管的这几项提锂和造电池材料的技术,供应了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产能!   欧美那边在短期内,压根儿找不到能完全替代中国技术的地方。   这不禁让人想起欧盟在去年搞了个新规定,当时他们就想用补贴当“诱饵”,要求中国公司去欧洲建厂的话,得把核心技术分享出来。   所以现在中国这个新政策出台,可不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中国能有底气这么干,根源在于咱们在这个行业里确实积累很深,有硬实力。 看看工信部在去年9月公布的一些全球情况数据就明白了:全世界用的关键电池材料里,无论是做正极、负极的,还是电解液这种东西,超过70%是咱中国供的货。   在制造能力顶尖的前十名动力电池厂商里,中国公司占了六个位置。   单单就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这一种东西,中国公司在全球的供应份额就占了惊人的90%!几乎是咱们说了算了。   欧盟那边肯定着急,他们掏出了大约71.6亿元人民币支持自己发展电池项目,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想大规模量产出能跟中国媲美的电池,最快也要等到2030年前后了。   我国这边脚步可没停,领头企业也一点没松懈,都在憋着劲儿研究下一步的固态电池技术,目标是抢占下一代电池的制高点。   回过头看,中国这次调整技术出口的规则,带着一种很明显的“来而不往非礼也”的色彩。   参考资料: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应询答记者问——环球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