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四月,第三野战军29军261团在三元县执行剿匪任务。
剿匪部队一个班的战士,在三元县和沙县交界处的老虎山搜剿土匪.
这里平日里人迹罕至,可战士们却意外发现,在山顶平地上搭盖着几间草房。
草房里有四个留短发的年轻女孩,一口流利的冀鲁官话,说她们都是随军南下的学生,正在执行保密任务。
剿匪部队的班长将信将疑,却也不敢多问,回到驻地后向张教导员汇报情况。
张教导员一听就急了,刚解放的农村妇女,哪有剪短发讲北方话的。况且上级也不会把四个女孩,单独安排在匪患猖獗的老虎山,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张教导员派一个连去往老虎山,并嘱咐连长,尽量不要开枪。
可是等剿匪部队赶到老虎山时,早已人去屋空。
三元县剿匪指挥部总指挥吉乐山闻讯后,若有所思的说:前天晚上有蒋军飞机在老虎山一带活动,看来那四个女人,都是空投特务。她们此行目的,是来协助三元县最大的匪首余大昆的。
余大昆家住三元县莘口乡曹源村,余家是土匪世家,祖孙四代都是土匪头目。
余大昆以及他的长辈,都曾经被官府收编过。
但这只是他家谋取武器的一种手段,领到武器给养后,马上上山重操旧业。
余大昆曾经在国民党军中当过排长,期间他勾结匪首林世球,做起了贩卖红军家属的勾当。
红军长征北上以后,留在老家的家属备受摧残。
余大昆以500小洋(银角,10角兑1个大洋)的价格,将红军家属中的年轻女眷,卖给林世球。然后再由林世球将这些女眷卖到城市中。
有些性格刚烈的女眷,不愿屈从余大昆,结果就是被杀,杀满门,斩草除根。
余大昆为了牟取私利,制造了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剧。他却通过这种不光彩的手段,赚得盆满钵满。
另外这厮还有一手好枪法,那些趋炎附势土匪头子们,惧怕余大昆有钱有势,居然给他取了个“铜菩萨”的绰号。
1950年1月28日拂晓,三野261团二营解放三元县城。
三元县域多山,藏匿在深山里的土匪不计其数。
我军二营兵力有限,暂时不具备进山剿匪的实力。
2月26日,农历的正月初十,剿匪部队一个排,到曹源村调查当年红军家属被贩卖的原委。
由于人生地不熟,原赤卫队员罗武朝自告奋勇,带着剿匪部队走访了几户受害的红军家属。
不料罗武朝的行为,惹恼了蛰伏深山的余大昆。
半个多月后,余大昆带着几十名土匪,冲进罗家,将罗武朝以及他的儿子罗坤仔绳捆索绑,在众目睽睽之下,余大昆亲手将父子二人枪杀后,又砍下头颅,挂在路边的大树上示众。然后又纵火将罗家的房子付之一炬。
罗坤仔19岁的妻子陈顺娥、罗武朝13岁的女儿罗桂莲无家可归。
姑嫂二人身着重孝,来到县城,跪求剿匪部队给她们主持公道。
三天后,剿匪部队以及当地百姓两千多人,冒着蒙蒙细雨,在曹源村为罗武朝、罗坤仔父子举行的追悼会。
罗桂莲手捧父兄的血衣,跪倒在乡亲们面前,哭的泣不成声。在场的人无不为之落泪。
县长吉乐山表示,要对姑嫂二人进行抚恤。
陈顺娥说:人都没了,要钱干什么,只求血债血偿,杀掉余大昆。她死而无憾。
剿匪部队第261团抽调三个机炮连、警卫二连,以及三元、大田、宁洋三个县大队联合行动,对盘踞在三元、大田、宁洋、明溪、宁化等五县境内的土匪,进行彻底清剿。行动总指挥由吉乐山兼任。
陈顺娥也被推举为曹源村妇女剿匪小组长。
然而剿匪部队还没有行动,就遭到一个不小的挫折。三元县大队副大队长王水仙,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叛变,投靠了余大昆。
本来一个副大队长叛变,不值得大惊小怪,可这厮知晓剿匪部队所有的行动计划。
对余大昆而言,剿匪部队毫无秘密可言。再加上他熟悉地形,当地百姓对他畏之如虎,不敢为剿匪部队提供帮助。
剿匪部队变得非常被动,不得不重新制定新的行动计划。
王水仙叛变后没多长时间,就在老虎山发生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四个空降女特务,在老虎山堂而皇之的生活数日,如果不是剿匪部队阴差阳错发现了她们,她们不知道在老虎山还要潜伏多久。
除了特务,余大昆还得到大批精良的空投武器,土匪的火力优势,甚至远超剿匪部队。
在三元以及周边数县,普通百姓被搞得人心惶惶。
余大昆则趁势四处出击,胁迫男女青年上山为匪。期间也有不少人不甘堕落,私自逃回家中。
余大昆总是不遗余力,将这些改邪归正的人捉回去,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折磨致死。
多年以来,死在余大昆手上的无辜百姓不计其数,当地百姓惧怕他,敢怒不敢言,更助长了余大昆的嚣张气焰。
剿匪部队苦于兵力不足,处处掣肘,处于被动防守的不利态势。
土匪的活动愈发猖獗。
六月初,一伙儿土匪在黄沙港沙溪河畔,袭击了剿匪部队运送物资的船队,执行押运任务的两名战士不幸牺牲。运送的弹药和棉衣,被土匪抢走三船。
幸有附近的民兵队长刘反成带人来支援,土匪摸不清虚实,带着抢来的物资船仓皇逃走,这才避免了运输船队蒙受更大的损失。
几天后,数百名土匪趁着夜色,偷袭莘口区公所,区公所文书吴仙海叛变,他和土匪约定,事先打开大门,来个里应外合。
但土匪自恃势大,即便没有叛徒吴仙海做内应,他们也稳操胜券。所以对叛徒送出来的联络暗号,应对的马马虎虎。
结果当天晚上土匪前去叫门,说错了联络暗号。
吴仙海听得一头雾水,就没敢把门打开。
区长黄维泉,却从土匪的对话中听出端倪,于是把叛徒及时处理掉。
土匪见大门始终没有打开,就开始发动强攻。
区公所里只有十几名战士,但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虽然兵力比土匪少了几十倍,却牢牢控制了战场的节奏。
等到天亮时,土匪草草掩埋了30多具尸体,狼狈逃走。
这两次战斗,都是事先余大昆经过精心安排的,可都没能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归根结底,土匪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打仗根本不是剿匪部队的对手,哪怕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
余大昆改变战术,再也不敢对剿匪部队下手,而是将矛头对准了地方干部,以及土改积极分子。
9月初,居阳区委书记冀金贵,在半路上遭遇土匪袭击,壮烈牺牲。
几天后,天星桥圩场上,来了200多名手提大刀的土匪。在众目睽睽之下疯狂叫嚣,谁敢跟剿匪部队合作,就砍谁的脑袋。
莘口农会主任张如荣,民兵大队长张树桃,农会干部付星万、杨木、张声芦、叶有权、吕元仕等人,白天到县城参加关于土改的会议。到了晚上就惨遭土匪毒手。
土匪还用遇难者的鲜血,耀武扬威的在土墙上写下“谁参加农会谁死”几个血淋淋的大字。
随后,来自于沙县、尤溪、大田、将乐、三元等五县的土匪近千人,将居阳区公所团团包围。在现场督战的是大田县匪首高飞龙。
高飞龙给区长任英才下了最后通牒,勒令他缴枪投降。并扬言如果任英才不识时务,就先打下居阳区公所,杀个鸡犬不留。然后再攻打三元县城。
任英才不为所动,率领区中队长30多名战士,顽强抵抗。
双方激战了整整5个昼夜,剿匪部队261团一个连及时赶到,与区中队前后夹击,将土匪杀的落花流水。俘虏就抓了50多个。
这次战斗的胜利,极大的振奋了剿匪部队以及当地百姓的信心。
根据俘虏交待:余大昆则众叛亲离,一些匪首怀疑他的能力,纷纷带人离开。
余大昆匪巢在曹源村,强迫周边百姓缴粮纳税,还抓了不少壮丁。
余大昆现在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一个青年农民在莘口墟,被土匪认定是剿匪部队派来的奸细,然后不分青红皂白,直接给枪杀了。
11月5日夜间,三架小型飞机乘着月色,在老虎山空投了两名特务和部分物资。
余大昆早就带人等在现场,等他拿到物资后,借口太少,便放纵土匪,将老虎山周边生石岗等几个村子劫掠一空。
在生石岗村,土匪抓走了17名青年男女,村里的房子也被土匪烧毁三分之二还多。这也是土匪震慑当地百姓的手段之一。
被无巧不成书,就在余大昆在老虎山接受空投的当天晚上,剿匪部队也开始采取行动,奇袭余大昆的匪巢曹源村。
部队从城关出发,拂晓抵达曹源村外围,然后兵分两路,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盘踞在村里的土匪。
一路畅通无阻,等剿匪部队在村中间会师时,附近大土堡里有嘈杂的人声,接着又听到火铳开火的射击声。
剿匪部队反应迅速,排出战斗队形,交替掩护,很快就接近大土堡,才发现里面已经空无一人。
余大昆得知老巢被端的消息后,顿时惊慌失措,只能向柳城村方向撤退。
剿匪部队随即做出决定:务必将余大昆股匪,全歼于老虎山一带。
剿匪部队顾不上休息,连夜出发,以急行军的速度,兵分两路向老虎山疾驰。
拂晓时分,剿匪部队三营在二渠村附近,朦胧中发现一支近千人的武装。
营长寇富吹号与对方联系,却换来对方射来的密集子弹。
“是土匪”,寇营长做出准确判断后,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
土匪人多势众,机枪和冲锋枪也比剿匪部队多得多。
可三营机炮连,装备了三门迫击炮,训练有素的战士们,将一发发炮弹,准确的落入敌群中。
土匪的机枪阵地是优先被炮弹“照顾”的目标。
随着土匪的机枪火力点被逐一摧毁,机炮连的六挺重机枪,也逐渐形成对土匪的火力压制。
就在这个时候,附近二百多个村子的民兵,共2000多人,也赶来助战。
虽然民兵武器装备简陋,可他们声势浩大,“活捉余大昆”的口号喊得惊天动地。
正在负隅顽抗的土匪被吓得心惊胆战,不顾余大昆的约束,丢下武器,四散奔逃。
余大昆见大势已去,丢下还在苦战的土匪,带着200多名亲信,几个空降特务,抬着空投武器,仓皇的逃入三渠村。
眼看余大昆弃阵而逃,尚在顽抗的土匪也丧失斗志,四散奔逃。
寇营长留下民兵打扫战场,捕捉残匪,他率领三营杀入三渠村。
刚进村子,一个名叫姚红娣的老妇人,提着水桶,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报告说:土匪“铜菩萨”从村南头向清溪县方向逃走了。
正说话见,一个手提锄头的中年农民,跑的上气不接下气来到寇营长面前报告说:有五个男女土匪,躲在他家中。
那中年农民将院门反锁,然后急急忙忙的来找剿匪部队报告匪情。
寇营长留下两个班的战士,跟着那中年农民去抓土匪,他亲自率领三营主力,沿着姚老太指的方向继续追击。
三渠村村南路口有一座桥,一个在附近割草的少年报告说,土匪根本没有过桥,他们全都从桥下,沿着河滩向清溪方向走得。
走这条路是余大昆临时起意,因为有二三十个土匪已经上了桥,发现余大昆去了桥下,担心掉队,从桥上跳下来,有几个家伙跌断的腿,被人搀扶着,一瘸一拐的跟着余大昆。
寇营长按照牧童指的方向,沿着河滩追了下去。
剿匪部队追了一天一夜,在一片偌大的竹林里,发现了一排排用竹子建成的房屋。
这里是余大昆在深山里的秘密“基地”,竹子门楣上用毛笔写着诸如“办公室”、“会议室”、“宿舍”、“澡堂”、“哨卡”等字样,每间屋子里都有几件简单的家具。
余大昆带人跑了,剿匪部队人困马乏,就在余大昆的秘密基地里宿营。
炊事员生火做饭,在一堵断崖下,发现七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土匪。
几碗炒米,让七个土匪都捡回一条命。他们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意弃暗投明,戴罪立功。
根据这7个人提供的线索,余大昆股匪中一号杀手匪首李贵池,正在不远处一间草棚里休息。
这厮枪法出众,武艺超群,根本不信有人能抓住他。
剿匪部队赶到的时候,李贵池正酣然大睡。被五花大绑后才睁开惺忪睡眼,看着几名身着便衣的战士,还一头雾水的问:都是自己人,你们绑我干什么?
这个李贵池是余大昆的心腹,掌握的情报也非其他小喽啰可比。
为了活命,李贵池交代说:剿匪部队突袭曹源村,完全出乎余大昆的预料。他仓库里储存的武器弹药,粮食等物资,都成了剿匪部队的战利品。
现在土匪们早已经绝了粮,以前还能从老百姓手中抢粮,可现在剿匪部队追得太紧,土匪们晚上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吃顿饱饭更成为奢求。
另外,余大昆为了弄到粮食,带人偷袭台江区公所,不料驻守区公所的战士火力太猛,土匪们冲了几次都被打下来。
余大昆恼羞成怒,手提双枪亲自带头冲锋,结果被重机枪子弹击中腰部,当场就领了盒饭。尸体埋葬在区公所附近的黄泥坑里。
李贵池提供的情报,把整个剿匪部队都震惊了,急忙派人去查看情报是否属实?
尸体被重机枪子弹打得支离破碎,没了人形,好在头部还是完整的。经过确认,这具尸体就是余大昆本人。
当地的民兵,把余大昆的人头割下,装在竹笼在三元及周边各县游街示众。
所到之处,百姓无不欢呼雀跃,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昼夜不停。
余大昆虽然被击毙,可是王水仙以及六七名空降特务,还有上百名土匪依然在逃。
剿匪部队再接再厉,继续对残匪进行追剿。
剿匪行动展开第四天,一位住在老虎山的猎户,到剿匪部队指挥部报告匪情。
他说老虎山周边几十里,只有他一户人家,今天一早,一伙土匪跑到他家,抢了吃食,几个女匪还喝了开水。
土匪离开前准备把猎户干掉,但猎户挺机警,早就躲了起来。
土匪也无心寻找,就直接往沙县方向去了。
剿匪部队立即与沙县二区取得联系,命令他们组织兵力,堵住土匪的去路。
沙县二区积极行动,除了当地驻军在,还有近千名民兵配合行动。
王水仙在暗中窥视,发现剿匪部队已经严阵以待,凭自己手下这几十号土匪,如果硬闯,无异于以卵击石。
王水仙临时改变行军路线,转向大田县四区流窜。
剿匪部队及时掌握土匪的动向,王水仙股匪在大田县四区遭到迎头痛击。
土匪死伤枕藉,被迫向永安县上坪区逃窜。
此时上坪区也早已做好了作战准备。
王水仙发觉情况不妙,不敢轻举妄动,被迫退回到三元县境内。
此时的土匪,已经成为过街老鼠,所到之处,当地百姓严阵以待,不给土匪任何可乘之机。
王水仙带着残匪,犹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在三元县先后逃到清溪乡,龙泉乡,都难以立足。
沿途群众都是剿匪部队的情报员。
土匪逃到哪里,两个小时内,消息就会及时传到剿匪行动指挥部。
剿匪部队根据情报对土匪紧追不舍,双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十公里左右。
狡兔三窟,柳城村是余大昆苦心经营的另一个巢穴。
剿匪部队断定,土匪迫切需要补充粮食、弹药,所以无论土匪怎么转,最终目标只能是柳城村。
果然不出所料。当天夜里,土匪突然转向,直扑柳城村。
不料刚接近村子,就听到村里传来密集的枪声。
柳城村太小,村里只有七八个民兵,土匪来的突然,来不及通知剿匪部队。民兵们急中生智,把鞭炮放进铁皮桶里,发出的声音,就类似于重机枪射击。
土匪已经是惊弓之鸟,根本无法辨别真伪,只得掉头向沙溪逃窜。
拂晓时分,残匪乘船渡过沙溪,进入永安县。
剿匪部队过河追击,永安县驻军和民兵也布下天罗地网,只等土匪送上门。
土匪们困兽犹斗,他们虚晃一枪,再次渡过沙溪回到三元县,然后一路狂奔三十多公里,逃入他们认为比较安全的眉山。
11月14日一大早,“土匪上了眉山”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百姓闻风而动,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手中举着各种农具,将眉山围得水泄不通。
据保守估计,参与剿匪的当地百姓,至少万人以上,也有资料说超过十万人。
被包围的土匪插翅难飞。
在寇营长带领部队赶到眉山之前,已经至少有八十多名土匪,带枪下山找民兵投诚。
由于没有统一的甄别机制,致使匪首王水仙、王宗岩以及四名空降女特务趁机逃脱。
下午,剿匪部队抵达眉山后,马上开始搜剿残匪的行动。上万当地百姓也主动参与进来。
经过40多小时的连续搜捕,16日下午三点,搜剿残匪的行动胜利结束。
以空降特务王化一、刁连为首的三十多名残匪被俘虏。
两天后,匪首王宗岩被剿匪小分队成功捕获。
随后,逃到大田县的匪首王水仙也做了俘虏,押解回三元县后被公开处决。
四名空降女特务一直下落不明,如果没有死于剿匪战斗中,那就是遁入深山,嫁给了当地山民。
在剿灭余大昆股匪的战斗中,剿匪部队以及地方干部共有67人牺牲。
绝大多数烈士的遗体,安葬在红印山烈士陵园。
三十多年后,红印山建设高尔夫球场,烈士墓被集体搬迁至下洋烈士陵园。
虽然规模比以前大一些,可是在烈士墓前缅怀先烈时,总感到些许的心意难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