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8月4日消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公开资料显示,许倬云1930年生人,是当今时代的史学大家之一。他师从李济之、沈刚伯、李宗侗等史学大家,也是王小波的老师,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中西方文化比较等。他既有传统中国士人的修养与沉淀,也接受了西方现代的知识训练,是站在新旧两端、承前启后的学人典范。七十多年的求学与研究之路,与中美两地教研的经验,使他对东西方的文明有着独到的见解,擅长从宏观视角、比较的方式看待历史问题,以独树一帜的“大历史观”闻名于世。他的通史叙述不限于常规的朝代分野和帝王将相,而是以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文化等复杂系统的“长程变化”,呈现更生动、多元的历史面貌。

许倬云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匹兹堡大学,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讲座教授。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是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1986年当选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2004年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2020年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202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作为“生长在新旧两个世界之间”的人物,许倬云目睹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迅速的变化和发展,他从不吝于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学识和感悟。

“我希望尽我的余年,帮助我们的年轻人,身心有个安顿”。2019年(节目2020年春上线),许倬云接受《十三邀》许知远的采访。他结合个人经历,从全球政治局势谈到个人的精神危机,一句“我从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残缺,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为青年人如何在快速变动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内心安顿和人生意义提供了些许指引。很多年轻观众在看过节目后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很受感动,称许倬云用他的人生智慧疗愈了自己的“精神内耗”。在收到这样的反馈后,许倬云格外珍惜这“难得的机缘”,希望努力创造更多机会让更多人听到他的声音。

许倬云生前曾慨叹但悲不见九州同

言出必行,2022年,92岁的许倬云入驻B站,成为了一名知识UP主。他在B站和刘擎、项飙、许宏对谈,探讨焦虑年代,我们每个人的出路,和年轻人聊职业选择,也在生日给大家推荐自己的书。他还开设网络公开课《许倬云讲世界历史:五百年大变局》,为年轻网友们系统性地讲解世界史。在课上,许倬云说他把B站的观众都看作自己的孙子辈,他的孙子叫奥利弗,他现在想象着面前有一百个奥利弗听他讲话。于是,每次上课,弹幕上齐刷刷地发起“爷爷好”。

许倬云生前曾慨叹但悲不见九州同许倬云生前曾慨叹但悲不见九州同

2024年12月15日,许倬云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参与了三联出版社举行的“形塑中国、熔铸华夏《许倬云学术著作集》分享会”。当时,94岁的他身处美国比兹堡家中,当天正赶上医院派医生、护士为他上门检查身体。许倬云自道这对自己来说也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关口。“我今年94岁,我的讲话大概常常会感慨过去。年轻人伤春,老人伤冬。”话虽如此,他不忘鼓励参加分享会的考古学家许宏,历史学家李开元,文化学者余世存,青年历史学者、《形塑中国》的译者杨博“各位比我做得更好。第一你们年岁比较年轻,还是盛年,前途无量。第二你们凭借的材料都在手边,我要在几千里外,用通讯的方式,看论文的方式才能接触到,材料方面不如各位方便……”

分享会上,主持人赵健则提到了一个小故事。“我前一段去了无锡,当地工作人员跟我说了一件小事。他说在很多年前,许先生很多年前联系无锡当地买好了自己的墓地。无锡市本来是想将许先生放到一块名人墓地,许先生说不行,我要自己买,他说想让孩子多一个回中国的理由,他埋在无锡,他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会多一个回中国的理由。我想经过浮沉动荡的老一代的学者对家乡割舍不掉的情感,挥之不去的乡愁也溢于言表地展现在他的文字和学术著作里。”

2025年初,时隔四年,《十三邀》再次探访许倬云,当时的许老已然瘫痪三年,不过,这并不怎么让他难过,他说最难过的事是“看世界的局势,情势越来越坏,实在难过”。

刚瘫痪时,许倬云意识到“92岁随时可能完蛋的,我该做的事我不要耽搁,尽量做下去。”于是,三年间,在病榻上完成了《经纬华夏》一书。全书通过“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的双重视角,探讨地理因素对历史动态的影响,对比中西方文明差异,揭示华夏文明通过调和地域文化形成包容性“天下格局”的内在逻辑。

那次的谈话最后,他寄语鼓励年轻人:“惊涛骇浪是人生不免,这么大规模、这么长时期更是困难,但惊涛骇浪中,第一:不能慌张,第二:不能放弃。最要紧的是扎实自己,把自己的知识情感都不要歪曲,同志相求,同声相应,能找到互相砥砺、互相切磋终身的朋友,就一辈子交下去,你自己本身就是榜样,你就会以吸引别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